第825章 十六國諸侯聯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范蠡,你太小覷秦人了。”
慶忌搖搖頭道:“秦人與我吳人一般有血性,血氣方剛,而且是聞戰則喜,異常的彪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一首《有無衣歌》,道盡了秦人的性情。”
“就跟昔日的楚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般,秦國人的先祖,也是在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澹經營,暴霜露、斬荊棘後,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實力與日俱增。”
“如此秦國,如此秦人,又怎能輕易被征服?”
頓了一下,慶忌緩聲道:“寡人要做的,不是一鼓作氣,一戰滅秦。而是要從精神上,軀體上,將秦國完全打垮!”
按理說,國君新喪,往往是一個國家容易發生內亂,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是一個國家最為脆弱的時候。
但是,秦國有所不同。
面對吳國強大的攻勢,秦人上上下下,勢必同仇敵愾,共御外敵。
這是慶忌可以猜到的事情。
“大王,強國壁壘之崩壞,往往來源於內部。”
范蠡微微一笑道:“秦國內部,也並非是鐵板一塊。”
“這渭水之戰,之所以進行得如此艱難,原因不外乎秦人的抵抗意志,以及在子虎的決策下,秦軍保持不斷構築營壘,避戰不出的戰法。”
“若秦軍能出戰,則一切難題,勢必都迎刃而解。”
聞言,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坐在下首的御史中丞伯噽冷笑一聲,道:“御史大夫此言差矣。”
“若秦軍敢於出戰,恐怕我吳國的大軍,早已經攻破雍城,滅秦指日可待矣,又何須陷入這般窘境?”
范蠡沒有理睬伯噽,而是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臣有一策,或可使秦人出戰。”
“說。”
“鎖秦。”
“如何鎖之?”
慶忌有些不解。
“大王,自從伐秦之戰開啟後,我吳國便已經撤回在秦地的商賈,致使秦國商業遭受嚴重打擊,糧布盡皆溢價不止兩倍,而且糧價更是不知道翻了幾倍。”
范蠡緩聲道:“若要跟秦人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大王務必使用鎖秦之策。”
“光是撤回商賈還不夠,大王還應該堵住通往崤函之關卡,同時勒令列國商賈,不得入秦行商,資助秦人糧秣。”
“……”
慶忌皺著眉頭道:“列國商賈能聽從寡人號令嗎?”
“王道不行,便取兵道!”
范蠡垂手道:“大王可使大軍分兵攻取崤函之地,切斷秦人與列國的聯絡。”
“同時,西域那邊,公子繁也當堵住關塞,嚴禁商旅入秦,甚至於出兵襲擾烏氏、義渠,迫使西戎八國回援。”
“善!”
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吳國要封鎖秦國,其實並不難。
秦地,在歷史上有“關中”之名。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