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計然澆了一盆冷水的慶忌,絲毫沒有惱火。

何為“連橫之術”?

這個時代,還沒有合縱、連橫的概念。

歷史上的“合縱”,公孫衍首先發起,由蘇秦遊說六國推動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因此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相對的,後秦國自西向東與各諸侯結交,自西向東為橫向,故稱“連橫”。

簡單來說,“合縱”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的策略。

“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的策略。

慶忌原本是打算跟齊國聯手,以此來應對諸侯聯軍進犯的。

但,齊人似乎是不吃這一套。

“計然,須知人心隔肚皮。”

慶忌澹澹的笑道:“而今天下諸侯,盡皆恐懼我吳國的強勢,是故趁著吳國精銳之師盡在秦地,打算聯合出兵犯我疆界。”

“即便沒有伐秦之戰,諸侯也會一樣合縱伐吳。”

“這是遲早的事情。”

“古往今來,聯軍之眾,以兵多而將廣,卻未必能取得成功。他呂杵臼不是周武王,寡人也並非商紂王!”

“若諸侯聯軍伐吳不利,或分贓不均,勢必止步不前,各自散盟。寡人可以預見,北方諸國將迎來新一輪的格局。”

屁股決定腦袋。

慶忌作為吳王,霸主吳國的國君,又是一個穿越者,久居上位,高瞻遠矚,又怎麼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次大戰過後,北方諸國將迎來新一輪的“大洗牌”?

強國越強,弱國則是沒有存在的價值,一定會被強國所吞併。

這恰恰是慶忌想看見的。

這個大爭之世,對於吳國而言,是越亂越好!

對於慶忌的這一番推演,計然、范蠡等大臣,都不由得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如果伐吳的戰事進展不順利,原本就矛盾重重,勾心鬥角的諸侯聯軍,未必不會就這樣散盟,甚至是陷入到戰亂中,最後他們鷸蚌相爭被吳國這個“漁翁”得利……

太子恆聞言,不由得眼前一亮,歎服的朝著慶忌作揖道:“父王聖明。”

“我吳國的十幾個附庸國,陳、許、蔡、滕等國,小國寡民,好比一塊肥肉,父王扔出去,使列國如諸犬一般相爭,而後待他們盡皆死傷,大吳可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慶忌微微一笑道:“肥肉?諸犬?吳恆,你這比喻挺形象。”

頓了一下,慶忌又將雙手合攏在袖子裡,在陛臺上換了一個較為舒服的姿勢跪坐,然後緩聲道:“二三子,而今伐秦之戰受挫。”

“孫武率主力與秦人鏖戰於渭水一線,屢破其營壘,本已取得顯著戰果,然義渠、烏氏、大荔、朐衍等西戎八國,已經出兵助秦,其眾不下於十萬人。”

“孫武回報,僅渭水兩岸,高陵、涇陽等地,隨著秦人源源不斷的增兵,以及西戎八國的參與,吳秦兩軍兵馬基本上持平,雙方總兵力可能超過了五十萬之眾。”

“嘶!”

聽到這話,在座的公卿大夫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這可是整整五十萬人的軍隊!

從古到今,哪有這種規模的戰爭?

“秦中那邊,公子熙無法率軍攻克雍城,只能退守虢縣和北坂山一帶,正在遭受秦軍的圍攻。”

“不過公子熙所部兵馬背靠著北坂山,扼守住了新開闢的陳倉道,故而蜀地的兵員,可持續馳援,一時無虞。”

“兩軍而今還在虢縣和北坂山一帶鏖戰,相持不下。”

聞言,計然、范蠡、伯噽等大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