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從來都不是一個吝嗇之人。

恰恰相反,慶忌十分的大氣,往往出手闊綽,花錢大手大腳。

但,正因如此,導致吳國此時的奢侈之風大行其道。

在關於財政支出的問題上,如何把控好一個度,是最難的。

“計然、孔丘。”

“臣在!”

“由你二人負責,減汰冗官,減免王室日常所用,寫一道奏章,讓寡人過目。”

“諾!”

慶忌不願意在這種事情上,過多的爭執。

反正,慶忌享受慣了,不可能“由奢入儉”。

之所以讓計然和孔丘負責這個事情,僅僅是慶忌給他們面子,一旦不合適,慶忌隨時都能駁回,留中不發!

畢竟,在慶忌看來,奢侈一些未必就是一種壞事。

倘若沒有足夠的財力,如何奢侈得起?

如歷史上的道光帝一般摳摳搜搜,難道他的本性如此嗎?

非也!

如果國庫有錢,沒有被乾隆、嘉慶兩個敗家子揮霍一空的話,道光帝又怎會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反之亦然。

現在吳國的財力充裕,放著也是放著,若不花出去,就全是一堆“死物”,要之何用?

貨幣的價值在於流通!

而今的吳國,實在是沒必要開源節流。

慶忌甚至還琢磨著,該如何將國庫裡的錢花出去,使錢生錢。

……

下了大朝會後,慶忌還沒來得及批閱奏章,便聽見中車府令膠滑稟告,伯噽求見。

伯噽?

以慶忌對伯噽的瞭解,難道他是來告狀的?

畢竟,伯噽此人性格睚眥必報,跟孔丘、曾點這樣的儒家人士不和,這在吳國早就不是秘密了。

但,伯噽似乎找不到什麼罪證,來彈劾孔丘等人。

“臣伯噽,參見大王!大王萬年!”

一進入滋德殿,伯噽便畢恭畢敬的朝著慶忌行禮。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