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波斯人的主力大軍已經穿過車師古道後,慶忌所率領的華夏聯軍七萬餘人,已經在烏壘的一片曠野上,組成了若干個方陣。

這一次慶忌所使用的,是較為古老的「魚麗之陣」。

魚麗之陣是鄭莊公的發明創造的。

據說鄭莊公有一次在野外看見農夫結網捕魚,有所感悟而發明的新陣法。

又說是鄭莊公在品嚐美味刀魚的時候,看到魚鱗層層疊疊而啟發所發明的新式陣法!

著名的需葛之戰中,鄭莊公對戰周桓王的時候,使用的就是魚麗之陣。

這是一種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

只見此時的華夏聯軍方陣,一軍五偏,一偏五隊,一隊五車,五偏五方為一方陣,以偏師居前,讓伍隊在後跟隨,彌補空隙。

這樣的編隊如魚隊,故名魚麗之陣。

這種魚麗陣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車戰中儘量發揮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戰車衝陣,步兵環繞戰車疏散對形,可以彌補戰車的縫隙,有效地殺傷敵人!

其實,慶忌、孫武、范蠡等人還有更為高明的陣法,只是這倉促之間不便於操練磨合,只能使用華夏列國的軍隊最熟悉的魚麗之陣。

「吳侯,這波斯人用的什麼陣法?我竟從未見過。」

不遠處的戎車上,秦國上大夫子虎瞅著對面聲勢浩大,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波斯大軍所組成的方陣,頗為不解的問道。

慶忌笑了笑,又將目光放在了國尉孫武的身上,問道:「孫武,汝可識得此陣?」

孫武搖搖頭道:「大王,臣並不識得此陣。然,欲破之,不難。」

「以臣觀之,波斯大軍的方陣,戰車陣排列在步兵陣的前面,應是想先衝亂我軍的陣形,步兵陣隨後跟進,騎兵陣部署在軍隊兩翼,當負責從兩翼快速迂迴突擊我軍。」

「善。」

慶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波斯人的這種方陣,在慶忌看來,還算是小兒科的。

世界上公認的最早出現陣法的戰爭發生在大約公元前30世紀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城邦。

人是群居性的物種,遠古時期,人們按照血緣關係組成了大小不等的部落。

部落之間經常因為爭奪生存資源、搶奪異性配偶、zong教儀式等發生衝突。

早期,部落之間的戰爭往往就是一窩蜂的拿著木棒、石塊等冷兵器打群架,毫無章法可言,參與人數幾十至數百人不等。

成年男性的數量多、性格比較野蠻殘忍的部落往往佔據著優勢。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部落聯盟、城邦,甚至國家的出現,戰爭的規模逐漸變大,參與人數越來越多。

人們逐漸發現:成員之間按照事先約定的規則站位、攻擊、防守,人數少的一方很容易戰勝人數多的一方,文明和善的一方也很容易戰勝野蠻殘忍的一方。

這就是戰爭中「陣法」最初的萌芽!

在慶忌看來,對面的波斯人方陣,顯得有些雜亂無章。

畢竟是超過二十萬人的大軍,如何能真正的協調統一?

波斯人的方陣,最前面的慶忌認出來了。

大概是類似於古埃及陣法。

由戰車陣、布兵陣和騎兵陣三個部分組成。

步兵先根據所執兵器不同編成不同的隊伍,如長矛隊、短劍隊、投石隊、弓箭隊等。

這些隊伍再一起組成布兵陣,而後多匹馬牽引的馬車組成戰車陣。

但,僅此而已。

波斯人若干個方陣中,更多的則是大將站在最前面,後面緊跟

一群士兵,這些士兵一手持長兵器,一手持防盾,而且緊密聚集在一起,步調一致共進退……

倘若吳軍用自己的方陣對付波斯大軍,就太欺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