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慶忌上前,拍了拍伍子胥的肩膀,鄭重其事的道:“子胥,寡人沒有看錯你。這一次攻打魚邑,寡人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你!”

“虎賁軍、羽林軍,再調一千宿衛,交給你指揮,切勿讓寡人失望。”

“諾!”

伍子胥正色道:“大王請放心,臣一定為大王攻克魚邑。不破魚邑終不還!”

“父王。”

就在這時,太子恆站了起身,朝著慶忌作揖道:“大司馬年事已高,這般長途奔襲,恐怕身子骨經不起折騰。”

“兒臣願率赤焰軍奔襲魚邑!為父王奪取這座城池!”

一聽這話,伍子胥不由得眉頭緊鎖,頗為不滿的道:“太子,老臣雖年過六旬,但是們心自問,身子骨硬朗,如何經不起舟馬勞頓之苦?”

伍子胥是認為太子恆看不起自己!

實際上,太子恆這是立功心切。

畢竟,太子恆之前在郢地培植親信的所作所為,讓慶忌有所不喜。

他這是想建功立業,以此來挽回自己在慶忌心目中的形象……

對於伍子胥的身體狀況,慶忌還是有所瞭解的。

率領一支精兵長途奔襲魚邑,對伍子胥來說根本不成問題。

慶忌想了一下,便道:“吳恆,寡人對你另有重任。這一次便讓伍子胥領兵攻取魚邑。”

“諾。”

這個時期的巴國,國力頗強,至少不能讓慶忌小覷。

在楚莊王的時候,巴與楚、秦國聯手滅掉了位於鄂西的庸國。

巴人從楚師滅庸國並分得庸國之魚邑,之後便被楚國逼入長江三峽,進入巴東之地。

巴國從漢水流域進入長江上游地區後,西與蜀國為鄰,先後在長江和嘉陵江一線建了五座都城,即有名的巴子五都,由此引致“巴蜀世戰爭”……

而在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魚邑。

魚邑,即魚復、白帝城,曾屬於庸國,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吳軍想進入巴地,必須要奪取這一座城邑。

“吳恆。”

“兒臣在!”

“你傳寡人的王詔,折返郢城,調集三萬銳士到前線。另外再徵集戰船、民船,甚至是一般的小船,有多少要多少,戰後可返還於民,給予足夠的補償。”

頓了一下,慶忌又道:“還有排程糧草輜重之事,由你負責。”

“父王,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