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堂堂正正之師(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司馬,軍中尚有多少口糧?能支援多久?”
命宿衛將伯噽帶下去重打三十軍棍後,慶忌又把目光放在孫武的身上。
孫武聞言,默默的盤算了一下,回答道:“大王,尚有糧食不到四萬石,最多供給我軍十日左右所需。”
出征在外計程車卒,一個月的口糧大約三石三鬥左右。
聯軍的將士來自五湖四海,但仍然是以粟、稻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製的湯,條件很是艱苦。
除了高階將領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殺馬,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透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
這不能與現代相比,畢竟現代食物油性充足,人體需求的熱量很容易滿足,所以吃的少。
吳國的一石,大概就等於現代的三十斤,所以推算下來,吳軍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三斤左右。
而現在,前線的聯軍將士還有四萬餘人,僅一天就要消耗十二萬斤的糧食。
也就是聯軍每日要消耗四千石口糧!
這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還是保守估計!
因為不但是將士,戰馬也需要吃大豆、乾草,甚至是糧食來補充能量。
“十日?十日之內,我軍能否攻下隨城?”
慶忌皺著眉頭道。
沒有人敢回答慶忌的這句話,即便是孫武、伍子胥都不敢誇下海口。
因為在清發水一帶,被楚軍焚燬的不止是糧草,也有各種各樣的器械。
在糧秣輜重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聯軍想在十日之內打下隨城,根本不可能!
這個時候,伍子胥沉吟片刻後,說道:“大王,後續的第二批糧秣輜重,至少需要一個月後,才能運抵前線。”
“遠水解不了近渴。此等燃眉之急,臣以為我聯軍可就地取糧,從附近的楚國城邑徵糧!”
“不可!”
伍子胥的話音剛落,蔡侯申就連忙站出來勸阻,道:“大王,御史大夫此言差矣!”
“楚國連年征戰,各地的楚人早已被掏空了家底,元氣大傷,連最基本的口糧可能自己都養不活。”
“若是我聯軍再徵糧,恐怕……”
蔡侯申沒有說下去。
但,在場的人都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蔡侯申固然跟楚國有仇,但是他痛恨的是楚國的君臣,是已經死去的令尹囊瓦,而非楚國的黎庶,不是楚人!
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
楚國多年來窮兵黷武,從去年伐鄭的戰事開始,戰爭就一直沒有消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