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秦楚三代聯姻(第1/2頁)
章節報錯
慶忌猜測,歷史上的吳軍在攻破郢都城後大開殺戒,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
極有可能是長途奔襲的吳軍,後勤保障工作不到位,然後吳王闔閭這才下令就地取糧,並對於士卒在郢都燒殺搶掠的事情視而不見。
這樣一來,無疑會引起公憤。
吳楚兩國之間,本來就是世仇,闔閭再這麼做,豈不是加劇了吳人與楚人之間的仇恨?
世仇不會輕易化解,卻能遺忘於時間。
當兩個國家的黎庶彼此融合,不分彼此的時候,這種仇恨就會完全消失。
“二三子,還有一事。寡人獲悉申包胥在戰前,便已經入秦求援,卿等以為,秦國之援兵,可至否?”
慶忌眯著眼睛問道。
“大王,臣以為秦人多半不會出兵救楚。”
伯噽搖搖頭道:“眼下楚國只是都城被破,近一半的疆土淪陷,而楚王出逃,楚軍的主力仍在,是故形勢還未到萬分危急的時刻,秦人何以出兵救楚?”
“……”
國都都被攻破,一半的城邑土地都淪陷,還不是萬分危急?
慶忌認為,伯噽是有些理所當然了。
秦楚兩國的關係,在這個時候可謂是頗為緊密相連的。
當年在楚莊王的時候,戎蠻、蹼諸族叛亂,庸人是主力軍,楚人幾欲遷都以避其鋒。
在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楚莊王得到了秦人與巴人的協助,滅掉了庸國。
從此楚的西南邊塞大大鞏,莊王北上爭霸的最大隱患解除了!
滅庸對楚有極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
從此楚國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北上跟晉國爭霸。
而秦康公出兵助楚滅庸,表達了秦國願與楚國結成牢固的政治軍事同盟的決心,對秦楚關係更具有深遠影響。
當年秦康公援楚滅庸,不僅有利於秦國向東南伸展力量,大大改善了秦國的戰略地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楚晉爭霸的局勢。
於是,之後楚成王與秦穆公就結為姻親,開始秦楚第一次聯姻。
其後楚共王又娶秦景公之妹秦贏為夫人。
秦贏來嫁之後,楚司馬子庚為了夫人回孃家省親,特地到秦國聘問,是合於禮的。
楚平王的王后,昭王之母贏氏也是秦女(孟嬴)。
所以,迄今為止,秦楚兩國已經聯姻三代人。
但就慶忌知道的,之後的秦楚更是十幾代人都在聯姻!
近親?
不一定。
實在不行,就用宗室女嫁過去,譬如歷史上著名的宣太后、華陽太后等等,都是楚女。
秦楚兩國從春秋時期到戰國末年,可謂是一直在相愛相殺。
不過,在這個時候,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十分親密。
慶忌記得現在在位的秦君是秦哀公,孟嬴的父親。
“若秦人當真出兵救楚,則當何如?”
慶忌皺眉道。
“大王,不論秦人是否出兵,現在當務之急,還是應儘快尋找楚人的主力決戰,徹底瓦解楚軍!”
孫武朝著慶忌作揖道。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