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西側,公子吳鴻的府上。

此時,在書屋當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公子鴻坐於主位,坐在一側的,正是公子鴻的恩師,吳國的右丞相孔丘。

兩邊的席位上,端坐的人,無不是達官顯貴。

不過,人數並不多。

有公子熙、治粟內史曾點、少府被離、太僕申息、上大夫狐庸,以及慶忌的兩個叔父,位居九卿的燭庸、掩餘。

這可謂是高朋滿座。

九卿之位,佔了五個,特設九卿一個,另外兩個則是吳王的公子。

八個人坐在一起,商議大事。

何事?

自然是為幫助公子鴻奪嫡……

此時,孔丘皺著眉頭道:“公子,大王欲立儲,而今諸公子當中,唯有公子你,以及恆公子為候選。”

“恆公子為人,酷似大王,若日後繼承大位,必定窮兵黷武,好大喜功,而枉顧民生大計。”

“公子不論是為了自己,為了如夢夫人,或是為了我等,為了吳國的萬民,切莫悲憫自己!”

聞言,吳鴻長嘆一聲道:“先生,你說的這些,鴻都知曉。”

“然,吳王之位,本非鴻所願也。”

“若恆弟能繼承父王的意志,守土開疆,我等何不能輔左他,成就一番空前絕後的偉業?”

孔丘聽到這話,有些氣惱的說道:“鴻公子,你怎麼還不明白?”

“而今乃是大爭之世,國在爭,人也在爭!”

“公子若不爭,難道日後便能安生嗎?”

“須知,以恆公子的為人,意識到公子你對他的威脅性後,絕不會心慈手軟!”

“……”

公子鴻三緘其口,沒有說話。

這個時候,坐在下首的公子熙緩聲道:“兄長,先生所言極是。”

“我吳國的嫡庶之爭,已經不是爭一口氣,單純的兄弟之爭、王位之爭。”

“昔日齊桓公晚年的五公子之亂,豈不是血淋淋的例子?”

“兄長豈能這般愛惜羽毛,愛惜自己的名聲,繼而枉顧家國大義?”

“我……”

公子鴻心裡實在是無奈。

他對於王位,本身就沒有多大的興趣,都是孔丘、申息、燭庸這些大臣非要推他上位不可的。

只是,公子熙所言,不無道理。

當年的齊國“五公子之亂”,造成的內耗是難以估量的。

在齊桓公晚年,易牙、豎刁與啟方三人亂政,再配合齊室五公子,那一團混亂持續了四十年之久。

所謂的五公子之亂,實際上有六位齊國公子在內,一位是合法繼承的儲君,剩餘的五位公子則是非法爭奪君位的人。

六位公子分別是公子無虧、公子雍、齊孝公呂昭、齊昭公呂潘、齊懿公呂商人、齊惠公呂元。

齊桓公在位時,曾經立公子昭為儲君。

但齊桓公死後,易牙與豎刁濫殺群吏,並扶持公子昭的哥哥公子無虧上位。

但公子無虧實際上是庶子出身,根本無法統領齊國。

出逃的儲君公子昭,前往宋國,請來當時可能成為春秋第二霸主的宋襄公幫忙……

結果,齊國黎庶本就怨恨易牙、豎刁亂政,弄得齊國上下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