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都有何人?

歷史上對此,是眾說紛紜。

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

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更有夫差、勾踐之流入選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五霸」並不是勢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

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為標準的兩位霸主,實至名歸,史稱「齊桓晉文」。

所以,在慶忌看來,二人入選「春秋五霸」,是毫無爭議的。

秦、楚兩國雖不被中原國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莊王不論才幹、功績都十分顯著,無法埋沒。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勾踐滅吳已然不能算是春秋爭霸,而是戰國兼併……

縱觀整個春秋時期,基本都是姬姓晉國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晉國在整個春秋歷史上維持了百年之久的霸業。

在晉文公稱霸之後還經歷晉襄公續霸、晉景公失霸復霸、最後晉悼公獨霸中原。

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是晉國霸業的最高巔峰。

而鄭、宋、秦、吳、越構建的區域霸權其規模、影響、成就難以與齊桓、晉文、晉悼、楚莊相提並論。

完成諸侯會盟這一重大稱霸標誌的有: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楚莊王、晉景公、晉悼公、晉定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多個諸侯,遠遠超過五霸的名額。

其中僅晉國就稱霸百年,會盟多次,幾乎獨佔五霸名額……

所以說,晉國是晉文公之後,就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

那種國力上的巨大差距,不是一兩個賢明的君主,所能彌補的。

慶忌也是幸運,生於春秋戰國交替之際,晉、齊、楚、秦這些的大國都相繼沒落,君王式微。

如若不然,慶忌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吞滅楚國,成就南方的霸業。

此時,慶忌瞥了一眼躊躇滿志的秦伯嬴寧,眼光忽明忽暗,不知道在謀劃著什麼。

吳國滅鄖,佔據了商於之地,秦人對此肯定是極為不滿的。

因為在這之前,不論是秦國也好,楚國也罷,為了延續先人的盟約,一致抗擊霸主晉國,都以鄖地作為緩衝區。

但是,吳國這一滅楚,連帶著兼併了鄖國,豈能不讓秦人震怒之餘,又感到驚恐?

只是,在這一次的盟會上,嬴寧對於吳國滅鄖的事情,隻字不提,似乎是不以為意一樣。

在慶忌看來,這樣的嬴寧,要麼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要麼是一個城府極深,善於隱忍之人……

一曲畢。

對面的舞臺上,歌女、舞姬、樂師都紛紛退去。

慶忌忽然看著不遠處貌似人畜無害的嬴寧,緩聲道:「秦伯,寡人聽聞你善於彈箏,不知道是也不是?」

聞言,嬴寧微微一笑道:「寡人是略懂,略懂。箏藝算不得精湛……」

「秦伯,不知寡人能否有榮幸,請秦伯為寡人彈奏一曲?」

「這……」

嬴寧愣了一下。

坐在一邊的秦國大臣,臉色都不太好看。

嬴寧的確是善於彈箏,但是,怎能輕易為別人彈奏?

這若是嬴寧主動請纓,要為慶忌彈奏一下箏也就罷了。

但,這是慶忌主動要求的。

倘若嬴寧為慶忌彈箏,未免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