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看著躺在自己的大腿上,陷入沉思的吳王慶忌,不由得伸出自己的纖纖玉手,撫摸著慶忌的臉頰,然後一路向下摩挲……

南子語氣輕柔,若有深意的進言道:“大王,臣妾以為,實在沒有必要出兵吞併百濮之地。”

“那個地方跟嶺南六郡一樣,瘴氣叢生,毒蟲勐獸遍地都是,土地還貧瘠,地廣人稀。”

“就連嶺南之地,我吳國消化起來都不容易,再加上百濮之地,恐怕會讓吳國的國勢舉步維艱……”

南子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

百濮之地,就跟吳國的嶺南六郡一樣,屬於西南邊陲一帶。

論地形,一樣的險峻。

而且那裡的濮人跟越人一樣,桀驁不馴,不服王化。

這些年來,吳國為了消化嶺南六郡,實在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要不是吳國足夠富庶,兵精糧足,文化鼎盛,恐怕架不住慶忌這樣無休止的對外擴張。

自從吳國將嶺南之地納入自己的版圖後,那裡的戰事就幾乎從未停止過。

大大小小的叛亂不斷,此起彼伏。

這還是其次的。

關鍵是吳國為了能更好的統治嶺南六郡,修建了不少的官道、運河還有橋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

這種源源不斷的付出,怕是連齊國、晉國都招架不住。

靠著鹽巴、茶葉、紙張、陶瓷等專賣品,吳國這些年來賺得盆滿缽滿。

這才有那麼大的國力,去一下子興建那麼多的大型工程。

“南子啊,你說的這些,寡人都清楚。”

慶忌摩挲著南子垂下來的一綹烏黑亮麗的秀髮,輕笑一聲,說道:“不過,寡人不怕付出。”

“有付出就有回報。”

“嶺南六郡,再加上一個百濮之地,你知道有多大嗎?”

“相當於差不多兩個晉國那麼大!”

頓了一下,慶忌伸出了自己的手,張開巴掌,緩聲道:“如吳國、越國、楚國一般,哪個南方國家,不是由小而大?不是由若而強?”

“南方之地,終寡人之世,也無法使之與吳國融合為一體。”

“那,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後呢?”

“在寡人這一代,只要越人、濮人這些南蠻,可以臣服,對中土華夏有向心力,有歸屬感。”

“那寡人便成功了。”

慶忌說出的這種話,絕不是虛妄之言。

歷史上,秦始皇嬴政在統一天下,建立起大一統的秦王朝之後,還徵發大量的兵馬、戍卒,征討嶺南。

秦軍經過十幾年的時間,三次大戰,伏屍數十萬,這才基本上平定了嶺南之地,在那裡設定郡縣。

後來趙佗建立南越國,但也是向漢朝臣服的。

若是沒有大秦帝國打下的基礎,已經進行過融合,恐怕嶺南之地也不可能真正的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慶忌深知這一點。

要融合一個桀驁不馴的部族,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關鍵是要吳國的人口基數夠大,吳國的支援力度夠大。

可能在慶忌這一代,恩澤四方,就可以收攏越人之心,讓他們真正的成為吳國的一部分。

但是,嶺南之地,實在是太過偏僻,太過貧瘠了。

沒有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時間,嶺南六郡之地,都不可能為吳國真正的發力。

能做到自給自足,都已經是不容易的。

在南子,還有朝著的季札、孔丘、文種等公卿大夫看來,慶忌吞併嶺南之地,建立起直接的統治,可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