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好一爵美酒(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對西方的貿易,慶忌是十分看重的。
迢迢萬里,運輸不易。
能帶多少商品過去,就儘量帶多少商品過去,最好是價值連城的那一種。
“寡人也知道,蜀錦……在中原都是一匹難求。”
慶忌微微頷首道:“對西方貿易的絲綢,也不必非要蜀錦那樣的規格。”
“精益求精即可。陶瓷也一樣,儘可能的美觀,有收藏價值!質地務必上乘,如絲綢的質感一般,不可粗製濫造。”
“諾!”
文種連忙答應下來。
不過,慶忌知道,他這樣高高在上的指揮,是不一定能行得通的。
蜀錦和瓷器有多貴,可能現在還看不出來。
這若是在後世,區區幾百年的宣德窯、乾隆窯,那些精美的瓷器,價值幾何?
幾千萬。
上億!
當然,那是有歷史價值在的。
慶忌當然知曉以這個時代的工藝,根本製造不出那種水準的陶瓷。
只能說,事在人為,精益求精了!
……
下了大朝會後,慶忌就回到自己的滋德殿,處理日常政務。
作為吳國的君主,慶忌現在可謂是日理萬機。
不過,他也沒必要事必躬親,非要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去做。
這樣太累人了。
慶忌可不是嬴政、朱元章那種工作狂人。
天天加班加點,晚上還要熬夜,天還沒亮就要上朝……
這種生活,慶忌是萬萬不想幹的。
好在,這個時代,民風淳樸,人們的道德底線還在,基本上很少會有貪汙腐敗的情況。
一旦有什麼不得了的大事,慶忌也能准許黎庶告御狀。
倘若非要慶忌什麼都去幹,那還要那些公卿大夫做什麼?
這還是疆域幅員遼闊,人口數百萬的吳國,若是換做魯國、衛國、宋國這樣的國家,一國之君,可能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管。
如《曹劌論戰》當中,長勺之戰前,曹劌問了魯莊公三個問題。
問:“戰何以戰?”
公曰:“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公曰:“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