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的這一席話,說得慶忌不禁為之心花怒放,頗為心動。

不錯!

現在的吳國,完全是有能力跟晉國爭奪霸主的地位。

實在打不過,在中原逐鹿失敗後,吳軍還能退守荊地,藉助各種天險關隘,阻擋南下的諸侯聯軍。

伍子胥其實不缺乏戰略目光的。

他擅自出兵伐鄭,為的就是能讓吳國早一日進入中原,陳兵於洛邑,擊敗晉國,然後幫助慶忌成就一番霸業。

但,這是不是有些過於急切了?

冷靜下來後的慶忌,還是不敢直面晉國的鋒芒。

晉國現在的勢力仍舊是如日中天,居高不下的。

別看晉國此時跟周王室一樣,晉侯的大權旁落,軍政大事為韓、趙、魏、範、中行、智六卿所把持。

晉國六卿,實力強大,單個拎出來都能跟衛國、宋國這樣的中等國家一決高下。

六合一的話,堪稱是天下無敵。

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吳國染指中原,圖謀奪取晉國長久以來的霸權,六卿肯定是不能答應的。

所以,慶忌的顧忌就在這裡。

貿然北上爭霸,這並不符合慶忌為吳國定下的國策。

“不妥,不妥。時機尚未成熟……”

慶忌擺了擺手道。

見到國君不採納自己的計策,伍子胥也並不沮喪。

“大王,荊國已經沒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伍子胥緩聲道:“大王若不願冒險,及早的北上逐鹿,也可在荊地設定郡縣,完全變作我吳國的城邑土地。”

“……”

這個事情,可以考慮一下。

荊國的設立,只是慶忌為了照顧一下楚人的感受,拿來過渡一下的。

如果時機成熟,荊人歸心,慶忌未嘗不可取締荊國,直接設定郡縣制,納入吳國的版圖當中。

這時,站在一邊的范蠡進言道:“大王,臣以為御史大夫所言甚是。”

“若取締荊國,則我吳國當更有餘力北上。”

“大王,臣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