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寡人若不答應議和之請,又當何如?”

慶忌眯著眼睛問道。

鹿鳴立即挺直自己的腰桿,鄭重其事的道:“吳王若執意再戰。我王當不惜萬死,以越國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如此我越國雖亡,吳王之師亦同樣傷亡慘重,恐得不償失也!”

“我王之命也,乃焚燒山林、田畝、屋舍,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試問,我越國上下若是眾志成城,不懼一死,吳王豈可玉石俱焚乎?”

聞言,慶忌語氣不善的道:“鹿子,你這是在恐嚇寡人耶?”

“不敢。”

鹿鳴緩聲道:“外臣,只是想請吳王三思而後行!與其得到一個破敗不堪的越國,大王何不順勢而為,得我越國膏腴之地即可?”

此言一出,陛臺之下的范蠡、黑夫、伯噽、熊子丹等將領都不由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倘若允常真的下達這樣的王命,無疑是會給伐越的吳軍,製造極大的麻煩。

不能懷疑允常的命令,是否能達到那樣的效果。

越國,畢竟已經立國一千多年,深得人望。

允常也稱得上是越國的一代中興之君,若是執意抗戰到底,難免會有愚昧的越國黎庶服從,繼而散落各地,不停的襲擾著作為侵略者的吳軍。

這樣一來,似乎不大符合吳國的實際利益!

慶忌沉吟片刻,便盯著陛臺之下的鹿鳴,朗聲道:“鹿子,請你回去告訴越王!”

“寡人,矢志滅越!若他仍舊一意孤行,越人負隅頑抗,寡人便是隻得到一個殘破的越國,又有何妨?”

“這……”

慶忌滅越的決心如此徹底,是鹿鳴萬萬沒想到的。

……

鹿鳴折返會稽山大營的時候,吳軍正在悍不畏死的進攻越軍營寨。

日落西山的時候,屯駐於會稽山的越軍,終於抵擋不住吳軍兇悍的攻勢,連連後撤,終於全線崩潰!

允常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千餘名殘兵敗將,一路朝著南方的三夷之地逃奔過去。

在那裡,越國還有萬餘兵馬,可堪一戰!

而慶忌一面派兵乘勝追擊,務必全殲越軍主力的同時,又一面兵分數路,負責攻陷越國北部的各個城邑,擴大地盤。

在吳越兩國交戰的時候,吳國的西面,楚國同時對吳國宣戰,並以沈諸梁為大將,領兵三萬五千人渡江伐吳。

楚軍先是攻下吳國的長岸為橋頭堡,然後搭乘舟船,渡過大江,進攻吳國的軍事重鎮——鴆茲。

眾所周知,鴆茲易守難攻,對於進攻的一方而言,是一塊硬骨頭。

所以楚軍想攻下鴆茲城,絕非易事。

更何況慶忌在率軍伐越之前,已經命大司馬孫憑領兵一萬人,堅守鴆茲城?

“鳴金,收兵!”

隨著大將沈諸梁的一聲令下,楚軍那邊,立刻敲響銅鑼的聲音,讓正在攻城的楚軍將士如蒙大赦,好似潮水一般退下來。

楚軍抵達鴆茲城有五日的時間,但真正攻城的次數,只有兩日!

緣何來由?

楚軍的將領們都十分不解。

回到中軍大帳之後,沈諸梁的副將終於按耐不住,詢問道:“上將軍,末將不解,何以我軍隔三差五方才進攻鴆茲城一次?且令攻勢傾頹,每次都是日落之前息兵?”

“不解?不解就對了。”

沈諸梁面無表情的將帥案上攤放著的竹簡,摺疊回來,隨後淡淡的道:“此乃王命,任何人都不得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