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將吳國的鹽生產以及售賣事宜,交給治粟內史范蠡全權負責,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手中握著墾畦澆曬製鹽法這種先進的製鹽法,吳國的製鹽作坊能大量的生產出精鹽,遠勝於齊國生產的食鹽。

再加上范蠡這種有著天才一般經商頭腦的人物,齊國拿什麼跟吳國競爭食鹽市場?

可想而知,在經過幾輪競爭後,吳國就能完全壟斷整個食鹽市場,日進百金,在真正意義上賺得盆滿缽滿!

隨後,慶忌的出巡隊伍就離開延陵,乘船從近海一路北上,又駛入大江(長江),原路返回都城金陵。

一回到金陵,慶忌便了卻了季札的一樁心事。

慶忌准許季札的辭官之請,卸任太宰之位。

為了表彰季札的勞苦功高,慶忌封季札為州來君,封地於州來,世襲罔替。

並賜金三千(兩),絹五百匹,玉璧一對,良馬十匹!

另外,加封太師,負責為諸公子傳道受業解惑。

對此,季札欣然接受。

他之所以卸任太宰之位,是真的感覺力不從心。

但是當諸公子的老師,指導一下,想來並非是難事。

慶忌於是又任命右丞相計然,接替季札的太宰之位,執掌國政。

計然對於吳國,亦是功不可沒,資歷也不淺,故而對於計然被擢升為太宰,群臣都無話可說。

這一年來,南方出奇的平和。

因為原本常年鏖戰的吳楚兩國,都不約而同的罷兵止戈,只出現過一次白公勝突襲並取得吳國的潛邑、六邑的戰事。

但,那都算是小打小鬧!

北方,也就是中原列國卻是一反常態,十分熱鬧!

打得不亦樂乎!

要知道,自昔日晉楚兩國的弭兵之會後,中原列國可謂是少有戰事,尤其是大規模的戰事幾乎很少見到。

這一回則不同!

不同以往!

在慶忌的推波助瀾下,薛地之盟上,諸侯皆承認齊侯杵臼為方伯,就連周天子都派使者賜胙,認可了杵臼的地位。

但是,作為老牌的霸主大國,晉國豈能坐視不理?

於是在一場各懷鬼胎的平丘之會後,晉齊兩國就爆發了大規模戰事。

滋德殿內,慶忌高坐於陛臺之上,新任的太宰計然,以及治粟內史范蠡正在跟慶忌彙報一下中原的混戰。

“大王,今歲以來,晉齊兩國,先後在石門、艾陵、徐關爆發過三次大戰。”

“平丘之會後,以晉國為首的,晉、許、鄭、陳、曹等十三國聯軍,發兵攻齊,地處中原的宋、魯、衛三國,態度曖昧,在這場大戰中表示中立。”

“在大王的授意下,我吳國的藩屬國,蔡、徐、鍾吾、薛、莒、郯、滕、邾八國,都表示願出兵參戰。”

“於是齊侯舉兵八萬,同以晉國為首的十三國諸侯聯軍戰於魯國的石門,不敵,齊軍敗走。”

“之後齊侯又收攏潰兵,再加上蔡、徐、薛等八國之師,十萬人與諸侯聯軍戰於齊國境內的艾陵,再敗!”

“八國之師盡皆逃散,各回各家,獨齊軍聚于徐關,欲負隅頑抗,不料徐關也被攻破,齊侯險些喪命,狼狽逃回臨淄……”

聽到計然的回報,慶忌的臉色有些古怪。

因為,晉齊爭霸之戰的幕後黑手,完全是慶忌!

去年以晉國發起的平丘之會,慶忌稱病不朝,基本上已經宣告吳晉兩國的邦交關係破裂,但是慶忌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