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慶忌六年,即公元前508年十月,吳國正式遷都於金陵。

天下列國盡皆遣使來朝賀,偏遠一些的秦國、燕國則是不聞不問,除了著實路途遙遠之外,吳國還沒有具備那樣的影響力。

饒是如此,晉、齊、魯、宋、衛等中原列國,也都派遣一些中大夫以上的大臣,前來恭賀吳國遷都,宅茲於金陵。

吳國治下的各個部族、封君,也都親自趕來金陵朝賀。

值得一提的是,鍾吾國、徐國與蔡國,這三個諸侯國的國君,都為了表示自己的敬重,親自來到金陵,向慶忌朝賀。

吳王宮,奉天殿外,一身冠冕,面帶笑意的慶忌,正在接受列國使臣以及封君們的朝賀。

站在一側的中車府令膠滑,手中拿著一道帛書,這是禮單。

膠滑按照禮單上的名額大聲念道:“……晉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二百鎰,玉璧一對,絹八百匹,粟米十萬石!為吳國賀!”

“齊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二百鎰,絹一千匹,玉佩一對,粟米十萬石!”

“衛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一百二十鎰,絹五百匹,玉璧一對,粟米五萬石!”

列國所獻上的賀禮,都是十分豐厚的。

如晉、齊這樣的大國,獻上的黃金都在二百鎰,粟米十萬石,一些宋、衛、魯這種中等國家,也都聊表心意,送上了厚禮。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他們獻上這麼多的賀禮,吳國這邊自然也是要送一些回禮。

似鍾離君、巢君、鴆舒君等等,吳國治下的封君們,也都送上厚禮,或黃金美玉,或布匹絹麻,或當地的土特產,不一而足。

隨後,慶忌就坐在王位上,舉起手中的酒爵,向陛臺之下的眾人敬了一爵酒。

鑑於前來朝賀的使者、封君太多,約摸五百人,所以慶忌特意在奉天殿外設宴款待,以盡地主之誼。

“為大王(君上)賀!”

“為吳國賀!”

“二三子,請滿飲此爵!”

慶忌豪氣干雲,一爵酒下肚,臉色都不變一下。

“奏樂!”

“起舞——”

隨著膠滑的一聲宣號,早就準備好的舞者與樂師,就都紛紛站到四方臺上,開始奏樂起舞。

他們演奏的是古典的雅樂——大韶。

而不是一般的悅耳動聽的樂舞。

有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樂曲,有鍾、磬、琴、瑟、管、笙、簫、鼗、鼓、柷、敔、鏞等樂器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