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約齊侯為方伯(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晉楚爭霸五次主要戰爭中,雖然晉國在城濮之戰、穎北之戰、鄢陵之戰、湛坂之戰等戰役中先後擊敗楚國。
並先後在晉伐蔡攻楚破沉之戰、焦夷之戰和湛坂之戰等戰役中攻入楚國本土,迫使楚國不斷退卻。
但中原各國連經戰火之苦,疲睏不堪。
公元前546年,由宋國出面促成晉、楚之間的弭兵大會,與會中原各國,共晉、楚、宋、魯、衛、陳、鄭、曹、許、蔡等十四國參加,諸侯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平分霸權。
即原來晉、楚各自的屬國,變成晉、楚雙方共同的歸附國,對晉、楚同樣要盡義務。
《最初進化》
晉楚兩大國雖然犧牲中小國家的利益,互相瓜分霸權,形成了表面的均勢,但各國也得以免去連年征戰之苦。
弭兵之會後,晉楚表面大體對中原各小國平分霸權。
大國中稱霸東方的齊國依舊朝晉,稱霸西部的秦國與楚國仍為盟國,晉國總體上佔優勢。
現在,楚人敢於扣留蔡侯,這本身就是在挑釁晉國的一種行為。
因為蔡國不止是楚國的屬國,也是晉國的屬國。
晉國豈能任由楚人欺負自己的小弟?
姬午剛想順勢答應下來,不料坐在下首的趙鞅,卻是站起身,朝著姬午作揖道:“君上,臣以為不宜聯合諸侯,對楚國動兵也!”
“晉、楚,皆為霸主大國,地方圓數千裡,兵車數千乘,我晉國雖可為蔡侯伸張正義,以尊王攘夷為旗號,聯合天下諸侯伐楚。”
“然,豈非破壞弭兵之會後,幾十年來之不易之和平?”
“楚人扣留蔡侯之舉,固然為世人所詬病,然楚國並未盡喪人心。晉楚兩國爭霸百餘年,互有勝負,我晉國雖始終佔據上風,然楚國卻不弱反強,有大國之力!”
“是故,此一戰,定會使晉楚大戰,恐難善了!”
一聽這話,姬午又陷入猶豫當中。
收過伯噽賄賂的中行寅,則是再次據理力爭,道:“趙子此言差矣!”
“楚,乃蠻夷也。今又無端扣留蔡侯,勢必引起諸侯公憤,由此可見,楚人已經道義全無,人心盡失,我晉國聯合諸侯一起伐楚,可進一步削弱楚國,穩固霸權!”
“天下,也只有我晉國這一霸主大國,得無異乎?”
趙鞅皺著眉頭,瞥了一眼肚滿腸肥的中行寅,眼中閃過一抹不屑的神色。
對於中行寅收受伯噽重金賄賂的事情,訊息靈通的趙鞅,又如何不知?
更何況,在伯噽朝見晉公姬午之前,已經是逐一拜訪過晉國六卿的。
伯噽曾試圖賄賂過趙鞅,使後者答應同意晉國聯合諸侯,一同出兵伐楚之事,只是被趙鞅嚴詞拒絕。
真不知道,伯噽的賄賂,六卿當中,已有幾人收下?
看見國君姬午遲疑不決的神色,趙鞅又道:“君上,晉楚戰端,切不可輕啟。”
“再者說,臣聽聞吳君已經率吳、徐、鍾吾三國聯軍五萬人,相繼攻取楚之桐、舒、巢、鍾離,大敗楚軍,一路勢如破竹,想必吳國若是願意以所佔之地,作為條件,逼迫楚國交出蔡侯,楚人定然應允!”
聽到這話,作為吳國的典客,伯噽不動聲色,臉上依舊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樣,實則心裡已經將趙鞅罵的狗血噴頭。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有識之士誰不知道,吳國固然打著為蔡侯伸張正義的旗號,出兵伐楚,但真實目的只為從楚國身上撕下一塊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