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喜迎王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巢氏氏族的先民們茹毛飲血,最早開發巢湖流域的漁、牧、農、商諸業,獲得了迅速繁衍與興旺壯大的先機。
夏代之前便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方國——有巢國,簡稱巢國。
隨著氏族興旺壯大而向四周擴充套件,主流趨勢是沿長江北岸土肥水豐的平陸地帶東西雙向蔓延,並往大別山麓發展。
鼎盛時期的巢國疆域廣袤,囊括此時群舒、徐、鍾離、居巢等國在內的方圓幾千裡的原野、水澤、山林。
夏王朝時期,地宜物豐的南巢,吸引著其它氏族部落從東方、北方不斷徙入。
作為土著氏族有巢氏熱情友誼地歡迎外族並讓出巢湖西方、西南方地域許以定居,便漸漸形成了以巢國為中心的部落聯盟。
在巢湖流域、江淮之間廣袤大地上生活、居息和墾植,中原人以地理方位稱其為“南巢氏”,簡稱“南巢”。
之後成湯戰敗夏桀,夏桀逃往南巢,南巢以接納夏桀為條件,與成湯成協議,南巢與商王朝分疆而治,和睦相處,幾百年間無戰事。
周代商而立,則多次遣師征討並戰勝了巢國。
周天子視巢國地大勢強不便控制,遂將其地析分為巢、廬二國,因賜爵位不同,而分別被稱為“巢伯國”、“廬子國”。
史入春秋,巢國疆域先後遭遇群舒、橐皋等眾小國的侵略和蠶食。
楚、吳相繼強盛,使得位處“吳頭楚尾”的巢國,長期成為楚、吳二強國掠奪物件和交兵戰場,時為楚屬,時為吳屬。
歷來注重經濟建設,睦鄰友朋而忽略軍事的巢國,便在這種jun國主義橫行、列強稱霸的惡劣環境中漸次衰微。
直到在公元前518年,被慶忌的父王,吳王僚在位時期的吳國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部還有一個巢國,名“居巢”,史書上記載,為吳王闔閭所滅亡。
但就慶忌所知道的,居巢國已經名存實亡,現在成了楚王麾下的一個封君,大致上跟南巢國一模一樣。
夜幕降臨。
慶忌暫時就在巢邑的禁宮落塌。
巢邑,畢竟曾經是一個國家,宮殿雖簡陋,但也不是不能住人。
此時的慶忌,正在跟治粟內史范蠡對席而坐,商議大事。
“少伯,而今桐地、群舒,皆已歸附於我吳國。然,寡人所慮者,是如何使其人歸心?”
慶忌皺著眉頭,緩聲道:“桐、群舒之封君,皆首鼠兩端之輩,朝吳暮楚,吳強則屬吳,楚強則屬楚,數十年來,不外如是。”
“然,寡人不需要他們附庸,不需要他們稱臣納貢,而是要真正的與我吳國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顯然,慶忌的野心極大。
以強勢逼迫桐人、群舒俯首稱臣,定期繳納貢賦,滿足不了慶忌的需求。
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有朝一日吳國勢弱,楚軍再次打過來的時候,這些封君會不會再次倒戈相向,給吳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大王,恕臣直言,若欲避免桐、舒地之憂患,不難矣。”
范蠡微微一笑,說道:“對策有二。其一,我吳軍進一步攻取六邑、潛邑,以此為屏障,防止楚人侵犯,之後大王再逐年遷徙人口入桐地、舒地,經年之後,桐舒之地,就將真正成為我大吳的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二,大王召集各地封君於吳都,許以厚祿或食邑奉養,使其不得歸還封地,則我吳國可直接治理桐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