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滅姑蔑國,傷亡不大,只陣亡了一百人左右。

這樣的傷亡代價,在滅國之功上,著實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

滅掉姑蔑國後,孫武、伍子胥所率的吳軍,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斬草除根,徹底滅亡還在苟延殘喘的越國。

於是,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孫武就與伍子胥商議起來。

“子胥,我已經打探清楚了。句無一地,屯駐越軍名義上只有三千,然,越人可徵召到五千至七千的兵馬,可堪一戰。”

孫武皺著眉頭道:“常規的戰法,恐不能一鼓作氣,攻下句無。而且,越人懼於我吳軍威勢,未嘗不會早有準備。”

假道滅虢之事,人盡皆知。

吳軍在班師回朝的時候,少不得要途經句無。

屆時越人在害怕的情緒下,豈能沒有防備?

孫武倒不是怕越軍負隅頑抗。

他所擔心的,是越人再一次逃到三夷大山中,潛藏起來跟吳軍打游擊。

到時候慶忌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付之東流?

“大都督,你說的沒錯。”

伍子胥微微頷首道:“越人已經被我們吳軍嚇破了膽,屆時定然有所防範。如當年的晉軍假道滅虢一般,我吳軍未嘗不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子胥有何良策?”

聞言,伍子胥沉吟片刻,便作揖道:“大都督何不先遣數千精兵,星夜兼程,奔襲句無?從姑蔑到句無,二百餘里,數千精兵輕裝奔襲的話,三日之內,便可抵達句無城下!”

”先遣軍可大張旗鼓,作出萬人之軍的態勢,同時阻隔句無通往三夷之地的道路,以此恐嚇句無的越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即便越軍試圖突圍,慌亂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夠躲入深山之中?”

“善!”

伍子胥的這一條計策,

得到了孫武的讚許。

正所謂兵不厭詐,將貴知機。

吳軍就是要打越人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伍子胥的計策十分符合《孫子兵法》中,兵貴神速的道理。

隨即,大都督孫武便下令,將軍公孫雄統兵二千人,屯駐姑蔑城,伍子胥率領五千精兵長途奔襲句無。

孫武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兵馬,捎上糧秣輜重,跟在先遣軍的後面。

……

句無,又名諸暨,是越國的第二大城邑。

一個月前,吳軍大破越師,允常被逼無奈之下,堅壁清野,將包括句無在內的越國城邑土地,化作一片白地。

奉行焦土政策的越國,不但將屋舍、田地一一焚燬,人與牲畜都被驅趕到大山當中。

好在,吳越之戰似乎已經結束,隨著越國向吳國稱臣納貢,割地求和而告一段落。

原本潛藏於三夷大山中的越國的軍民,跟著陸續返回故鄉。

“吼吼吼吼!”

此時此刻,句無城下,數以千計的吳軍銳士組成若干個方陣,搖旗吶喊,氣沖霄漢。

吳軍的中軍大纛上,繡著一個“孫”字,顯然是吳軍大都督孫武所率領的主力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