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有刺客(第1/2頁)
章節報錯
弩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弓力的不斷加強和弩機的改進上。
據記載,當時一張弩質量為369千克,最大射程可達800米。
這樣的弩單靠人兩臂的力量當然是拉不開的,必須由力士以坐姿用兩條腿兩隻手合力張弩或利用機械的力量。
弩上最重要的青銅元件,出現於戰國,盛行於秦漢,是古代遠射兵器中最早的青銅機械裝置。
包括外框部分的“郭”,鉤住和放開弓弦的“牙”,作為扳機的“懸刀”及瞄準的“望山”。
用這種弩射出的箭更準確,更具穿透力!
現在,慶忌所試用的這種弩機,屬於手弩,但威力和精準度實在是差強人意的。
“去看一下床弩。”
“諾!”
慶忌旋即在干將的引路下,來到一處試驗的場地。
只見跟前放置一張大型銅弩機,上面裝有兩張弓,分別置於粗大的弩臂前端和後部,兩張弓相對安置。
在一側計程車卒先用一條兩端帶鉤的粗大繩索,一端鉤住弩弦。
另一端勾住絞車的軸,然後用十餘個戰士合力絞動絞車,把弩弦張開,扣在機牙上,專管裝箭的弩手安好弩箭,並瞄準對面的巨大木板。
“放!”
隨著干將的一聲令下,專管發射的弩手高舉起一柄大錘,以全身力氣錘擊板機,於是巨大的弩箭便呼嘯著衝向木板。
“轟!”
一聲巨響過後,由床弩射出去的箭矢頓時擊穿木板。
在一側的干將臉上不無驕傲之意,忙低著頭道:“大王,此床弩,射程可達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步。”
“甚至百步之內,弩箭都可擊穿木板,想必敵人之軀體亦可洞穿!”
聞言,慶忌微微頷首,說道:“射程仍需提高,或可減少相應配置之士卒?”
“干將,汝等工匠,不妨在此床弩的基礎上,再另外設計出幾種威力更甚的床弩,最好,是可以直接插在城牆上,令士卒進行攀登。”
“諾!”
對於慶忌的命令,干將自然是無不遵從的。
接下來,慶忌又去看一下剛剛被打造出來的投石機。
這是一種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
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
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丟擲,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梢裝在一個炮架過,需二百五十人施放。
投石機所拋射出去的石彈,威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只是在慶忌看來,仍舊差強人意。
弩機、床弩、投石機,這冷兵器時代的三大殺器,一旦問世,定然能賦予吳軍摧枯拉朽的力量。
所以慶忌格外的重視,要求工匠們務必精益求精,多加改進,爭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射程、精準度和威力。
……
吳都,城門口,一條平坦的過道上,慶忌所在的車駕以及宿衛隊伍正在前行。
慶忌每次出行,幾乎都是輕車簡從,儘可能的避免大張旗鼓。
不過,作為吳王,一國之君,慶忌出行自然不可能一點排面都沒有。
所以慶忌的出行隊伍都配置有一百名左右的宿衛,他們身穿清一色的緋紅色戰衣,穿著青銅鎧甲,頭戴雉羽戰盔,手持長戈、大戟,腰佩一口闊劍,幾乎是武裝到了牙齒。
慶忌的御車居中,而一些宿衛的戎車則是在前方開道。
每當看見那一杆吳王的專屬旌旗——紅黑色的底紋,旌旗中間繡著一隻火紅顏色的大鳥,還環繞著一個醒目的“吳”字!
吳國人就知道,自己的大王就在隊伍當中。
所以街道上的行人都紛紛避讓,讓出一條路讓慶忌的隊伍通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