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起兵對抗官軍,等同於造反的羊容,其下場自然是慘不忍睹的。

羊容本人雖死,但屍體會被車裂,然後棄之於荒野,淪為豺狼虎豹口中的美味。

羊容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所有人也都被貶為官奴,終生飽受勞役之苦。

羊容的事蹟,就跟前車之鑑一般,時刻警示著吳國的老世族!

敢於謀逆的人,就要做好落得如同羊容一般的悽慘下場!

不過,羊容之亂,也讓慶忌意識到,吳國的封君已經有尾大不掉的勢頭。

若長此以往,吳國會跟楚國一般,王權難以集中,封君制衡著王權。

這是慶忌絕不願意看見的局面。

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各地的封君在封邑內都有著極大的權力,包括徵兵權、收繳賦稅權、行政權等等,在某種程度上,封君們實際上只需要向君主承擔上交一定的賦稅,及響應君主的號召的義務而已。

這類似於國中之國的存在,弊端甚多!

慶忌早就想改變吳國的這一現狀,將公卿大夫們的封臣制,改為采邑制,讓他們只享有享用采邑賦稅的權力,而不得插手採邑內的軍政大事。

但,這注定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慶忌不能操之過急,如若不然,下一個羊容就可能蹦躂出來,犯上作亂,給吳國製造不小的禍亂。

此時,處理完羊容的事情後,慶忌又拿出一道竹簡,掃視著陛臺之下的群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諸卿,這是雲陽縣令胡陽生前的遺書。”

“其內容,莫過於陳情吳國今時之弊政!胡陽料定自己會遭遇不測,而真兇是為羊容。”

“然,胡卿高義,堅貞不屈。他以一死警示寡人,警示諸位,警示所有吳人!”

“吳國君臣上下,若不能同心戮力,而君臣之間相互猜疑,國君疏遠臣子,而臣子陽奉陰違,欺上瞞下。”

“如此,則吳國新法定然難以成功,吳國也當無以為繼,國勢傾頹!”

慶忌舉著手中的竹簡,慨然道:“二三子,胡卿在遺書中所云,字字句句,盡皆是肺腑之言。寡人受益良多也!”

“胡卿所言極是。我吳國的君臣,應當君賢臣明,上下一心,而非互相猜疑!”

“胡卿此等大賢,高風亮節,於危難之際尚且憂思社稷,惜為羊容所害,寡人甚痛也!”

“嘭嘭”兩聲,慶忌的拳頭擊打在自己的胸口上,喟然長嘆道:“社稷失此良臣,若寡人失一臂膀,有錐心之痛矣!”

不得不說,慶忌的演技還是挺不錯的,至少眼眶還能溼潤,勉強擠出幾滴鱷魚的眼淚。

他的這番表演,不為別的,就是為利用死於非命的胡陽,標榜他的事蹟,標榜他的節操,讓更多的吳國大臣能效仿胡陽,一心為國,親民忠君!

說到底,慶忌就是想以此大做文章,將輿論導向自己有利的一方。

這讓慶忌覺得自己很是卑鄙。

但,沒辦法,這個時代的人就吃這一套!

作為慶忌的心腹之臣,典客伯噽更是立馬出列,假惺惺的抽噎一聲,道:“胡縣令之高尚節操,實乃世間少有,真是吾輩之楷模!”

“請大王厚葬胡縣令,以胡縣令為表率。若我吳國人人皆是胡縣令那般鐵骨錚錚,公忠體國的臣僚,何愁吳國不興,何愁大事不成?”

“善!”

慶忌跟伯噽一唱一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