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修橋鋪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慶忌欲吸引天下商賈雲集於吳地,交通不便利,或者處處充滿危險的話,顯然是難以讓商旅入吳行商的。
畢竟,得不償失!
但,慶忌想在吳國大力修橋鋪路,以通中原,談何容易?
太宰季札不得不硬著頭皮道:“大王,修建官道橋樑,通往中原,是一項分外浩大之工程。我吳國要為之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知凡幾矣!”
“大王不若先等上數年,待國庫充裕,再建官道,修橋樑,當可無虞矣。”
“等上數年?”
慶忌不由得輕笑一聲,說道:“太宰,數年是何年?寡人並非是等不起,然請太宰須知,吳國推行新法,天下人都在看著寡人,看著吳國!”
“若吳國的道路一直這般艱險,不通中原,唯水道可行,豈非貽笑大方乎?”
“那些有意入吳行商的商旅,恐將大失所望,不復入吳矣。”
頓了頓,慶忌又道:“再者,吳國大興工程,所貴者無非人力。去歲我吳國俘虜楚軍五萬餘人,可作為勞役,只予伙食,不唯錢財。”
“至於財力,楚人賠付千鎰黃金或等價之物,足夠一用。而物力者,可取之於地也,只需耗費時日輾轉而已!”
慶忌考慮得可謂是面面俱到!
人力物力與財力,三者現在吳國實際上都不缺。
五萬多的楚軍降卒,完全可以充當免費的勞役,為吳國修橋鋪路,只要給一口飽飯吃即可。
財力的話有楚國的戰爭賠款,物力更是不必贅言!
古人修路一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部分的地面都是用土黃土夯實。
有些地方還會用熟土和米漿將土再燒一遍,這樣就不會生蟲與長草。
城市的主幹道基本就是用大石頭平鋪而成!
熟土、米漿、碎石等等材料,吳國可不缺,只需要有人力搬運動工即可。
季札眼看著自己無法說服慶忌,只能長嘆一聲,垂手道:“大王既然執意修橋鋪路,老臣自當遵從。”
“然,楚國的五萬降卒,正在南方一帶開闢山林,屯田墾荒,已有成效,此時若半途而廢,唯恐此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聞言,慶忌心中暗暗思襯起來。
季札說的沒錯,那五萬多的楚軍降卒已經被安置到吳國的西南方開荒屯田。
吳國的西南方,即後來的安hui一帶,仍舊是一片荒蕪,是還未被開發的地方,可謂是山高林密,沼澤遍地!
在那裡方圓幾百裡,不說是人跡罕至,但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村落,一座像樣的城邑都沒有!
如此荒蕪的地方,慶忌自然需要人力去開發的。
五萬多的降卒就充當了急先鋒,唯吳國披荊斬棘,開發那片不毛之地。
以現有的生產力來看,他們收效甚微,但也不是一點成果都沒有的!
此時若是將他們都拉回來修橋鋪路,只怕前功盡棄,吳國的西南之地依舊是那片荒僻的景象。
“三萬,那寡人只需三萬民夫。”
慶忌沉聲道:“餘下之人,依舊留在西南墾荒屯田。范蠡,修建官道、橋樑,以通中原之事,便交由你全權處理!”
“唯!”
谷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