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推行縣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慶忌知道,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走,以申息、被離為首的卿大夫定然上奏,彈劾計然、范蠡等人,屆時將少不了一番唇槍舌劍,浪費時間。
因此,慶忌只能自己開門見山的要求群臣進行一場廷辯。
“大王,臣以為新法不可推行,至少不可全然推行!”
上大夫申息第一個站出來,高聲道:“對於十條新法之政,臣反對者有五,其一,大興商業;其二,推行縣制;其三,實行平糴法;其四鹽鐵專營;其五,鼓勵國人消費!”
“臣認為,吳國不可重商而輕農,農桑之事,為國之根本,不可動搖!”
“吳國大興商業,豈非捨本逐末乎?若人人皆拋棄耕地,不守本業,轉而行商,好逸惡勞。臣實在不敢想象,十年之後,田地荒蕪,國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的吳國,可堪一戰否?”
“便是國庫的錢財堆積如山,又當何如?”
“彩!”
被離等卿大夫不由得贊同的大叫出聲,附和申息。
申息所說的這番話的確有理有據,發人深省!
商賈逐利,人所共知。
倘若百姓都跑去從商,誰來為國家耕田產糧,或者生產其他東西?
即便國家府庫充盈又如何?
歷史上富庶如宋朝,還不是淪落到一直被人錘,被迫送歲幣求和的地步?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戰爭來臨的時候讓一群貪生怕死的商賈上戰場抵禦外敵的確不像話。
而且,一個田地大多荒蕪的國家,恐怕撐不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消耗,最終不戰自潰!
“上大夫所言大繆!”
治粟內史范蠡手執牙笏,出列反駁道:“新法中,可從未有過大興商業之政!”
“新法只是鼓勵商賈囤積貨物,並降低關稅,迎合列國商賈入吳行商!此政,是為吳國謀利,何談捨本逐末?”
慶忌的確從未想過大興商業。
畢竟,商業之興,有利有弊,在這個大爭之世,大興商業終究是利大於弊的。
但就目前而言,吳國財政赤字,幾代吳國先王的積蓄,幾乎都被慶忌消耗一空!
吳國迫切的需要大量的收入,鼓勵列國商賈入吳做生意,實在是無奈之舉。
“那大興商業暫且不提。新法何以倡議縣制?”
申息頗為不滿的道:“吳承周制,有縣、邑、都、鄉,然則全面推行縣制,且不許我等享有封地食邑的卿大夫插手地方政務,豈有此理?”
“正是!”
朝堂上的公卿大夫立馬出聲聲援申息。
上大夫被離朝著陛臺上的慶忌進言道:“大王,自大周分封天下以來,諸侯宗周,卿宗君侯,大夫宗卿,士宗大夫!”
“臣聞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臣等有德、功、能於社稷,故而享受封地食邑之權。”
“而今大王所委派的縣令,多為列國士子,他們何德何能,讓臣等以其為尊?”
“彩!”
在場的公卿大夫立馬叫好喝彩起來。
被離只表達出一個意思——他們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