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府衙。

經過伯噽一番遊說的越王允常,還未下定決心,是否交出闔閭等一干亂黨,退出吳境。

旋即,允常又派人將大司馬石買與大司寇鹿鳴傳召到一間書屋當中,密謀要事。

“今吳國以孫武為將,大兵壓境,遣使伯噽,勒令我越軍盡數撤出吳境,交還姬光、伍員等一干亂臣,則可將之前被俘的近六千士卒盡數歸還我越國,越吳兩國重修盟好。”

“爾等以為,可行否?”

此言一出,石買與鹿鳴不禁對視一眼,倍感吃驚。

吳國調兵遣將,準備南下的訊息,他們已經知曉,但對於慶忌的真實意圖,一時之間他們都不能揣測出來。

三萬兵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至少越國傾國之兵,也不過三萬人!

出動如此之大規模的吳軍,慶忌怕不止是收復失地那麼簡單。

“大王,吳國當真要伐越?”

鹿鳴頗為不解的問道。

“不能有假。”

允常搖搖頭,說道:“寡人聽聞慶忌還將要御駕親征,如此動輒數萬兵馬,足見慶忌所圖不小!”

“這……大王,須知吳軍至少尚有幾萬兵卒駐紮在鴆茲一線,慶忌這般所為,大張旗鼓的伐越,未嘗不是在故作玄虛,虛伐越而實伐楚。”

“若慶忌當真志在伐越,則當何如?”

“……”

鹿鳴不禁緘默,陷入沉思。

如果慶忌果真起大軍伐越,越國根本抵擋不住!

畢竟,連楚國的伐吳大軍八萬人,都被吳軍全殲!

就越國這點兵馬,如何擋得住士氣高漲,兵精糧足的吳國大軍?

豈非以卵擊石乎?

在一側的大司馬石買進言道:“大王,臣以為吳國所提出的條件,還不算苛刻。武原、御兒、檇李、陘這四座城邑,方圓二百里的土地,本就是屬於吳國的。”

“當地黎庶心向吳國,吳軍一至,則必然倒戈。”

“再者,姬光為吳公,於我越國聽調不聽宣,豈非亂臣賊子?這些城池土地,只是名義上歸屬於我越國,實際上還在姬光治下!”

“如此,大王將其歸還吳國,有何不可?”

聞言,允常不禁微微頷首,說道:“大司馬所言甚是。然,姬光畢竟名義上還是寡人的臣子,若寡人這般迫於壓力,將他們交出去,豈非讓天下人恥笑?”

“日後,誰還敢主動投效越國?”

一聽這話,石買啞然失笑道:“大王,何談日後?吳軍伐越,已經是燃眉之急。慶忌若鐵了心要滅越,即便我等拼死一搏,與吳軍鏖戰,又能撐得住幾時?”

“吳國那裡,還有我越國近六千降卒!六千人!人口才是國之根基!請大王三思!”

“唉!”

允常不由得長嘆一聲,倍感無奈!

這就是弱國的悲哀之處!

笠澤之戰,吳軍的恐怖已經嚇怕了允常,嚇怕了諸多的越軍將士。

若要再戰,這一時之間,還在重整旗鼓的越軍根本招架不住。

除非是逃到崇山峻嶺之間,跟吳軍進行遊擊,不然越軍絕無戰勝吳軍的可能性!

允常緩緩的閉上眼睛,滿臉痛苦的神色,說道:“也罷!大司馬,你即刻率領一千甲士,襲殺姬光、伍員之輩,若不能生擒,死見屍首亦可!”

“諾!”

石買當即領命而去。

就在允常準備出賣闔閭,與吳國媾和的時候,另一邊的伍子胥正在勸諫闔閭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