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能率軍進入吳都城,除了將士用命,料敵先機之外,離不開兩個人的幫助。

其一,是季札。

其二,則是孫憑!

季札被慶忌當成了誘餌,去吸引闔閭軍的主力,以便讓慶忌軍從吳都城的守軍力量薄弱之處一鼓而下,功勞最大。

孫憑則是主動投誠,開城門迎接慶忌大軍入內!

但,不論是季札,還是孫憑,生性多疑的慶忌都信不過。

慶忌做了兩手準備,這樣趁著孫憑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的時候,慶忌也能率兵從吳都城西長驅直入,一舉攻克整個吳都城。

畢其功於一役!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讓闔閭逃了。

但是,跑了一個闔閭,問題不大!

攻取吳都,慶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吳王,淪為喪家之犬的闔閭,就跟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孫憑何在?”

聽到這話,陛臺下的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慶忌。

難不成,孫憑告假了?

慶忌很是疑惑。

這時,上大夫被離又出列道:“大王,孫憑已經掛印而去,不知所蹤。”

“掛印而去?”

這讓慶忌不由得臉色一沉,心情大為不悅。

孫憑真是不給面子!

這種時候居然掛印而去,玩失蹤!

這不是在打慶忌的臉嗎?

“正是。大王,孫憑的僕人只交給臣一道其親筆信,請大王一觀!”

言罷,被離便從衣袖中掏出一道竹簡,遞給上前的寺人。

慶忌接過這竹簡一看,不禁眉頭一皺!

這封信,可謂是孫憑的辭職信。

不同於“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之類的廢話!

孫憑的這封親筆信十分言簡意賅——

公子在上,憑叩首以拜。憑為齊人,因避國內亂而入吳,但願了此殘生,不為仕宦!

今吳動盪,歷王僚、光,至公子,憑為人臣者,背離王光,不敢效公子以犬馬之勞。

憑啟城關,只願吳國早熄兵戈,勿使吳人內訌自戕,生靈塗炭!

望公子體諒,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