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穀縣大牢昏黃的油燈下,馮普仍在緊鑼密鼓的審問著曹操,但是隨著審訊的進行,馮普發現自己顯然低估了眼前這個男人。

曹操雖然聲名不顯,其貌不揚,但是邏輯清晰,性格沉穩,馮普知道尋常手段對他沒有多大作用。

但馮普依然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他自信的笑道:“要證據是嗎?我可以給你。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你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其實漏洞百出!”

“我且問你,你入開封之前,在相州湯陰費心費力救了一人,喚作岳飛,他現在在哪?”

曹操知道馮普是有備而來,早已經把他查了個底朝天,他跟岳飛的事情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這些日子,曹操也在一直在覆盤東京一行的點點滴滴,提前考慮好如何解釋這些疑點:“岳飛一意孤行,脾氣執拗,我雖有心重用他,奈何他不服管教,出城之後與我大鬧一番徑自離去。”

馮普特意去調查過岳飛,發現與李師師一同失蹤後,岳飛並沒有回湯陰老家。

岳飛在縣衙裡的卷宗只有馬業一案,資料裡顯示岳飛的確有些認死理,這一點倒是符合曹操對岳飛性格的描述。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岳飛與李師師在同一個時間點消失不見,實在過於巧合。

不過岳飛跟李師師一樣,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除非找到岳飛,親自審問,否則馮普也沒法判定曹操的話語是真是假。

還是曹操那句話,這些都只是馮普的推斷,並沒有真憑實據。

沒有證據,自然無法給曹操定罪。

馮普心裡清楚不能在這種似是而非的問題上與曹操糾纏,因此轉而問道:“好。我再問你,出開封時尚有七八人與你同行,而回到陽穀縣之後卻只剩下了你和王猛,這件事你作何解釋?”

對於這個問題,曹操早已想好了對策,因此鎮定的解釋道:“稟大人,我們在回來的路上,途經範縣,遇到歹人行兇,護衛拼死抵抗,只有我和王猛逃了出來,其他兄弟都死於賊人之手。”

“真的是這樣嗎?”

曹操躬身行禮:“不敢欺瞞大人。”

馮普顯然不相信曹操的說辭:“是真是假,我明日一查便知,若是你有半句虛言,大羅金仙也救你不得!”

“下官所言句句屬實,還望大人還我清白。大人所有的推斷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詩詩姑娘願意跟我走,倘若她不願意呢?”曹操繼續誤導著馮普。

曹操堅信,只要馮普能順著自己的思路考慮問題,他的嫌疑自解。

馮普並非沒有考慮過這種可能性,只不過在他心裡,此時的曹操嫌疑最大,身上的疑點也最多。

馮普審訊的時候,一旁的獄吏楊路忍不住插話道:“馮大人,跟一個必死之人廢什麼話,直接用刑吧,到時不怕他不招。現在就他的嫌疑最大,除了他還能有誰?”

眼看審訊進入僵局,馮普也要等到明天才能去核實曹操的話,因此順勢說道:“也好,暫且把他丟進土牢,我看他能嘴硬到幾時。記住要找一個小一點的土牢,否則只怕武大人不安分。”

楊路新入職不久,他吃驚的看著馮普,想不明白馮普為什麼對曹操這麼仁慈,竟然只是丟進土牢。

所謂土牢,就是為防止劫獄在地底下挖出來的牢房。

土牢裡面不通氣不透光,牢門一關,漆黑一團,裡面又潮又黴,味道十分難聞,長時間呆在這種地方,對一個人的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驗。

雖然土牢有不小的折磨,但與夾棍、殺威棒、盆吊、土布袋等刑罰相比,可輕多了,畢竟這些刑罰輕則皮開肉綻,重則直接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