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裡頭,鄒青紅將剛才接到“金膠片電影節”工作人員打來電話,通知幾個獎項入圍的事情跟林楓說了一遍。

林楓一邊聽,一邊沉思。

他思考的不是電影為什麼獲獎,在他投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劇本的藝術價值非常高。

用系統掃描過,能夠拿到豆豆評分8.6分的劇本,再加上導演喬遠和中年實力演員趙大強,在藝術獎項上受到認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林楓沒想到的是,入圍的獎項會如此之多。

幾乎是重量級的獎項,除了最佳女主角之外,都入圍了。

入圍最佳劇情片,並不意外。

還有喬遠導演,他的老辣指導功底,是這部片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欣然作為新人,演技稚嫩,入圍的是最佳新人,也正常。

最佳新人這個獎項,一般表彰新一代的演員,設立的獎項。

最佳配樂和最佳攝影,並不算什麼重量級的獎項吧。

而趙大強同志,居然入圍了最佳男主角。

一個名不經傳,混跡廣告片的演員,獲得了這樣大的認可,第一次拍電影就入圍最佳男主角。

即使拿不到獎,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林楓想著怎麼跟趙大強說這件事情,想必趙大強應該會很開心。

無論那一個獎項都是。

能夠入圍,就是相當之大的認可。

要知道,每一屆電影節送審的電影都有幾百部。.CoM

沒錯,幾百部,不是開玩笑的。

一屆電影節,送審的片子,不只有電影院上映那些大紅大火的片子,還有很多沒上映的,也還有獨立電影人的作品。

除了劇情長片之外,還有短片,以及紀錄片。

更大的電影節,還有動畫片。

送審的電影多了,質量就參差不齊。

要經過初選,將那些垃圾的,會有專門的小組,濫竽充數的電影篩選出來,分好類別。

然後再複選,還有決選。

複選和決選都會在舉辦方特定的放映廳進行。

評獎的電影必須在專業的放映廳進行。

不是每個評委拿個電腦,或者手機就能夠看的。

有些,寫電影去評獎,評委拿電腦看完送審的樣片,簡直是在搞笑。

必須是專業的放映廳,因為電影是光影的藝術。

除了劇情之外,視覺效果,還有音效是否能給電影增加分數,也是一些關鍵點。

到了複選,評委就是職業的電影人了。

他們一天要看好幾部電影,然後做記錄,然後集體開會討論電影。

複選會篩出一大部分電影,留下的都是精品。

最後的決選,再決定最終的入圍名單。

可以說每個獎項,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才出來的結果。

能夠進入到最終入圍名單,已經很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