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 三娘剛提了自己也想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6 章 三娘剛提了自己也想學……
三娘剛提了自己也要學醫術, 李耀祖皺著眉頭,直接打斷三孃的話,“你不用想了, 我是不會同意的,你也不看看你都多大歲數了, 現在也懷孕了,消消停停地在家,好好養胎, 好好養孩子就行, 別想這麼多沒用的,我又不是養不起你?”
李耀祖心裡也有打算, 他是想要自己的閨女和徐嬤嬤學醫術,所以對于徐嬤嬤的突然到來, 李耀祖是持歡迎態度。可是他回屋剛和三娘說完自己打算, 想讓爾月她們跟著徐嬤嬤學點兒東西的時候,三娘竟然說她自己也要學習。這在李耀祖的意料之外,在學醫這件事情上,李耀祖是雙標的, 李耀祖願意自家閨女學, 可不願意自己媳婦學。
三娘心想這根本就不是養的起養不起的問題。三娘覺得自己如果會醫術, 自己生活的底氣會足一些。她是這樣想的, 若是徐嬤嬤不會給女人看病, 徐嬤嬤不會這麼果斷地跨越如此遠的距離,來找自己。因為徐嬤嬤知道, 即使自己靠不住,她收個徒弟在這邊也能過下去,而且也不會比在南方差。
難道李耀祖就不明白這件事的道理嗎?李耀祖是很明白的, 他知道女人會些不尋常的手藝是有好處的。若不然他,不會最後支援元月學習打算盤,不會在徐嬤嬤剛來的第一天,就和三娘提爾月她們能不能跟著徐嬤嬤學習醫術的事情。
這是三娘和李耀祖的第一次爭執。
也許是懷孕了,三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往常的時候,三娘見李耀祖不同意,肯定會過幾天,拿出水磨的功夫來磨得,但是現在三娘做不到。
三娘立即反駁說,“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年紀大了,不是藉口,而且我才多大年紀,我還沒滿二十呢,怎麼就晚了?爾月她們可以學,怎麼換我就不行了?”
李耀祖,“你都成家了,這方圓百裡你去打聽打聽,有幾個成家的婦人開始學習醫術的?”
三娘心思轉的特別快,“別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穩婆這門營生,好多就是婆婆傳給媳婦的。在我看來接生也是醫術的一種,這不就是成家的婦人開始學醫術了嗎?怎麼就沒有了?”
李耀祖知道三娘說的在理,他就是不願意三娘學,學成之後三娘每天不在家裡,那他娶媳婦回來幹什麼的?他是為了孩子被窩熱炕頭,而不是為了媳婦每天在外面比他還忙。他不想再多言,“我說了,我不同意。”
三娘氣的將枕頭扔到李耀祖的身上,李耀祖也不在意。他接到枕頭扔到炕上,心想看在你懷孕的份上,我不和你計較。
李耀祖見時間還早,他知道自己留在屋裡,三娘肯定會和自己繼續說這件事,他直接躲出去,“我出去一趟。”說著轉身就走。
三娘只能在身後瞪他。
晚上家裡來客人了,李耀祖和在外面也不能多待的。回到家裡三娘還在生氣,李耀祖也不哄三娘,他想這個時候哄你,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同意你學習醫術,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李耀祖就晾著三娘,認為隨著時間慢慢地流逝,三娘肚子大了,生下的孩子離不開人,三娘自然會將這種想法拋之腦後。
三娘也不理李耀祖,當做自己沒看見他,她也看出來了,現在李耀祖因為自己懷有身孕,對自己是很包容的。
過了剛剛那陣子,三娘也冷靜下來了,想著你今天不同意,我明天再和你商量,你明天不同意我後天可以商量。總有一天你會同意的。她現在懷孕身體也容易累,即使現在李耀祖同意了,自己的身體也不一定能承受的了,想著徐徐圖之。
徐嬤嬤剛到這邊,除了李家村的人知道徐嬤嬤會看女人病,其他的人還不知道。上次大柱子媳婦來家裡了,徐嬤嬤熱心地叮囑了大柱子媳婦幾句,大柱子媳婦一聽徐嬤嬤會看病,她就想叫徐嬤嬤給看看。“徐大娘,你幫我看看。”
入鄉隨俗,現在認識徐嬤嬤的人都稱呼她徐大娘。徐大娘也就是徐嬤嬤,對大柱子媳婦的身份心知肚明,她婆婆就是媒婆,讓她一家子知道自己的醫術,很快就會傳遍周圍的,因此徐大娘對於現在沒人找她看病這件事,一點兒也不著急。
大柱子媳婦身體有些小不適,她不舒服的位置是私密位置,哪裡好意思去醫館。大柱子媳婦低聲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遍。
徐大娘很快就知道大柱子媳婦是哪裡出現問題了,“你這是小問題,回家之後,將艾草葉放到水中煮沸,過濾出艾草葉,放涼後,用這水清洗癢的位置就好。你放心好了,很快就會好的“
大柱子媳婦問,“徐大娘,幹的艾葉草可以嗎?”現在天寒地凍的,可找不到新鮮的艾草葉。
徐大娘說,“可以的。”
過年的的東西終於準備好了,徐嬤嬤見三孃家中也沒事,就出去轉轉了,當做熟悉熟悉這裡的環境。
李母看著家中準備的東西很足,感慨道,“最近這十來年,年景好,咱這邊家家戶戶的孩子們都盼著過年,穿新衣服和新鞋子,要是年景不好,不僅僅置辦不起過年的東西,新衣服新鞋不要想,那時候對於老百姓而言,過年關就是過難關。”
三娘對此也深有感觸,但是元月姐妹四個沒經歷過逃荒,哪裡能明白這裡面的事情。她們生下來,可以吃得飽穿的暖,甚至有地裡産的花生、紅棗之類的東西做零食吃。元月姐們四個就只是聽聽不放在心上。
李母這樣說其實也是想把生活的經驗傳授給三娘她們,“我這麼大歲數了,我說的都是經驗,咱家每年自家的留的地,都是種植小麥和玉米,雖然不如花生等還錢多,但是咱們留下來,若是萬一年景不好,是能抵大用的。不要因為這些年的收成好,就將糧食全部換成錢,現在換成錢,等欠收的時候,你拿著錢都買不到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