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夏聯邦與群星聯盟的國情完全不一樣,除去天夏禁槍以外,天夏人口密集,也使得屍災初期,許多幸存者避不開活屍,傷亡慘重不說,還有不少本身沒在第一波屍變的倖存者,也因驚慌恐懼而變為活屍。

再加上在天夏很難找到槍械,活屍又行動敏捷,使得大部分倖存者都無力應對狀態良好的活屍。

時至5月9號的晚上,一週多的時間,川蜀道境內的傷亡率已從40%飆升至接近70%。

而天夏東部、中部局勢雖然沒川蜀道這麼嚴重,但折算下來,整個天夏聯邦的傷亡率也在30%以上。

三成傷亡,聯邦動盪。

但在天夏,雖然人多活屍多,卻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天夏的老百姓,家裡普遍有儲備一定的食物。

只要撐過初期的混亂,足夠苟,苟到不被活屍發現,就能靠著食物儲備硬撐,並且有希望硬撐等到官兵的救援。

畢竟,聯邦的軍隊動員能力極強,就算因地盤太大,許多地方可能一時照顧不上,但也會盡最大力量清剿活屍,儘可能多地營救倖存者。

可以這麼說,面對屍災,不管是軍方還是民間,聯邦的抗壓能力都是很強的,韌性十足,並不會被屍災輕易打敗。

但在大洋彼岸的群星聯盟,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群星聯盟人人持槍,對比聯邦的倖存者,按說是更加具有戰鬥力的。但可惜的是,就算有槍有子彈,也沒能讓群星聯盟的倖存者更加安全。

一來,有槍不等於槍法好,就算不是人體描邊大師,也未必能快速擊殺活屍。

二來,開槍的動靜太大,一旦開槍,就很容易引來大量活屍。尤其活屍行動敏捷,還不像喪屍片裡那種行屍走肉。如果倖存者不想著逃竄躲避,而是想著持槍正面乾屍群,大機率都是死。

事實上,在屍災初期,群星聯盟有不少精神小夥根本不慫,一群人衝進槍店或治安署全副武裝,然後以槍店或治安署為據點,不斷開槍擊殺活屍。

一開始都還不錯,很快就擊斃了來犯活屍。

但隨著開槍鬧出的動靜越來越大,吸引越來越多的活屍包圍槍店或治安署,這些依靠槍支彈藥肆無忌憚擊殺活屍的倖存者們,基本都是團滅的下場。

因為彈匣容量有限,一旦到了需要換彈匣的時候,戰況激烈下根本沒時間換。而且活屍又不是隻會從正面無腦衝鋒的傻子,包圍據點後,側面、背面都會有活屍進攻。

只要據點內的火力一個沒跟上,就會有活屍突進據點。

又因為開槍吸引聚攏的活屍太多,倖存者甚至都不一定是被活屍咬死分食的,而是被屍群們一窩蜂地撲上去疊羅漢,硬生生壓死在最下面。

稍微腦補一下那個畫面。

一群活屍怒吼著“請君赴死”、“我TM壓死”,然後將這些倖存者撲倒在地,重重疊疊地撲出一座小山——可以說,死法很壯烈。

總之,不是不能開槍打活屍,而是必須成建制成規模地叢集作戰,保證火力續航,才能憑藉槍械之利清剿活屍。

否則哪怕是十幾個人據守據點,單憑常規的槍支彈藥,也很難應付源源不斷的屍群。

與此同時,群星聯盟人人持槍,也使得他們人人自危。

不僅是倖存者之間互不信任,更是連倖存者與軍隊之間,都互不信任。

在末世前的和平年代,群星聯盟軍隊趕往天災受災區救援,都必須全副武裝,謹防被受災區當地民眾放冷槍幹掉。

更別說是是面對可能會傳染自己的屍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