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健品廠的定位,許世彥夫妻商議過,決定推出一兩款主打產品,做重點推廣。

其他的產品也都做,儘量做到全面覆蓋參業公司目前所有產品型別。

要做到類似,但又不是完全相同,比如稍微改動一下配方、劑型等。

在別人還沒意識到可以跟風之前,搶先佔領市場,把錢掙到手。

等著其他人想起來跟風抄襲的時候,再推出升級版,讓跟風的人永遠攆不上。

保健品廠成立初衷,就是儘量推廣人參製品,開啟國內銷路。

所以,廠子這邊每一個產品裡面,都是以人參為主要原料。

可想而知,對人參的需求量肯定不小。

三個店鋪、一個保健品廠,再加上蘇安瑛這幾年積攢下的老客戶訂貨,這個數量可就非常大了。

九零年秋季,省、市相關部門制定了人參收購指導價格,也就是最低保護價。

特等普通鮮參,每公斤二十二元,一等每公斤十七元,二等每公斤十三點五元,三等每公斤十元。

二十支普通紅參,一等的每公斤一百三十六元、二等的每公斤一百二十二元、三等的九十五元。

三十二支普通紅參,一等每公斤一百零五元、二等每公斤九十四元、三等每公斤七十三元、

四十八支普通紅參,一等每公斤八十三元、二等每公斤七十五元、三等每公斤五十八元。

後面還有六十四支、八十支、小抄、紅直須、紅彎須、混須等品類的價格,依次遞減。

同等級邊條參,一般可以達到普通參的兩倍。

當然,這只是指導價,市場價會有稍許上浮,但是也不多。

照著現在的行情來說,一丈棒槌起二十六斤。

如果大支頭多點兒,條再好點兒,說不定能賣四五百塊錢。

要是趕上有水鏽的,身條再差一些,一丈也就賣個兩三百塊錢。

這點兒收益,跟八六八七相比,那簡直是天差地別。

甚至連去年的價格都比不上,簡直便宜到家了。

好多人都說,這還趕不上大蘿蔔了呢。

可是能有什麼辦法?

大宗人參還是依靠出口,國外客商死咬著壓低價格,還不肯大量收購,光指著國內,能消化多少?

參農眼見著賠錢,一個個心疼的直跳腳,可他們能怎麼辦?

有幾個敢說,貨不賣了,留在家裡放著?

那得是底子非常厚,不指望這一兩年棒槌賣錢過日子的。

普通老百姓家裡,真沒幾個這樣的,都急著往外賣貨。

一家老小還等著吃喝,明年的參地還等著用錢呢,誰敢把貨壓在手裡不賣?

黃勝利、趙建設等公司幾個股東家裡的人參,全都加工各類產品送去各個店面出售,爭取做到利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蘇安瑛安排了馮越、黃勝凱等人,在東崗參市上大量收購人參,乾的、鮮的、各個等級都要。

邊條和優等的參,留著在店裡出售,或者賣給訂貨的客戶。

次等的貨,只是品相不夠好,其實藥效什麼的不受太大影響。

保健品廠留著用正好,可以降低成本。

做生意就是如此,要做到物盡其用,才能做到利益最大,掙的更多。

人參市場的行情依舊不好,不過有人大量收購,對參農來說,總歸是多了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