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紅色呢子裙,頭上和胸前都戴著紅花,眉目精緻、端莊秀麗的新娘子。

被身穿草綠色制服,身形挺拔、俊朗端方、一身正氣的新郎,小心翼翼地扶下車。

韓家這邊,李月秀在眾人擁簇下來到了大門外,滿面笑容的從兒媳婦手裡,接過了用紅色包袱包著的搪瓷盆。

這盆有講究,叫聚寶盆。

這兩年不是以前了,好多老規矩又開始抬頭,婚禮開始各種講究。

李月秀把盆接過去,許世琴從盆裡拿出一朵紅花,直接戴在婆婆鬢邊,笑盈盈的喊了聲媽。

“哎。”李月秀高興的不知怎麼好了,忙從兜裡掏出一個紅包來,塞到了兒媳婦手裡。

然後韓立偉護著許世琴,被眾人擁簇著往院子裡走。

韓家院子裡站滿了人,不少年輕小夥子,手裡頭都拿著五穀雜糧,不停的往新人身上撒。

這一項,演變到後來,就成了往新人身上砸。

若只是苞米豆子這些,砸上還不至於太疼。

關鍵是有些人太壞,把裡頭摻上石頭,就這麼往新人身上砸,那誰受得了啊?

好在眼下,還沒有那麼過分的,所以韓立偉和許世琴順利從大門走進了屋門。

所有車都在韓家大門前一字排開,接親的、送親的全都下了車。

後頭車上,年輕小夥子往下抬陪嫁的大件兒,前面的大姑娘小媳婦,則是抱著被褥行李等東西,說說笑笑的往屋裡走。

前頭一對新人進了屋,許世琴踩著炕前擺著的用紅紙包著的磚,上了炕。

坐在底下墊著花生、栗子、棗等堅果的被褥上。

那被下面,還放著一把用紅紙包起來的斧子,這就叫坐福。

新人坐福的時間越長,福氣就越厚。

韓立新家的小兒子,被抱了上來,滿炕打滾兒,這叫滾炕。

孩子一邊兒滾,那邊還有人嘴裡直唸叨,反正都是些吉祥話兒。

等著孩子滾完炕,也得給個紅包意思一下。

新人上炕坐福,蘇安花幾個大姑娘則是趕緊把嫁妝都整理了,窗簾、門簾、各種擋簾全都得掛上,讓人看看許世琴的手藝。

這一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

往後,越來越多的姑娘都不學針線了,也沒人繡什麼擋簾、門簾。

那窗簾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去布藝店裡,啥樣兒的都有,根本不用自己繡。

蘇安瑛等幾個嫂子,則是將陪嫁的被褥、毛毯等,都放到炕梢的炕琴裡。

當地人也有叫被格的,反正都是一個東西。

韓家給預備的這被格是兩層的,一人多高,上頭放被褥。

底下開四個門兒,可以放衣服,再下面還有倆抽屜,可以放點兒針頭線腦兒。

被格的正面用的水曲柳,在做好的傢俱外面,先刷一層淡紅色的顏料,然後再上兩層清油,而不是直接刷油漆。

這樣木頭的紋理清晰可見,顏色又微微泛紅,看起來跟南方的紅木傢俱有那麼點兒像,算是這幾年最時興的一種傢俱製作方式了。

不管是被格、櫃子、寫字檯、箱子,多數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處理。

等著再過兩年,這樣的傢俱就淘汰了。

人們開始喜歡純白或者米白色的傢俱,櫃門上還會用烙鐵一類的東西烙上各種花紋。

然後再過幾年,就是那種貼裝飾板的組合傢俱了,而且多數都是上海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