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能盲目擴張(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今年開春起,一參場響應國家號召,為了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也實行了承包制。
但是跟農戶承包不一樣,一參場職工每家每戶按照自己勞動力,各自承包相應數量的參地。
參場統一提供參地、生產資料,職工承包只負責管理。
秋季收穫後,按照承包定額計算工資,超過承包定額的,依照市場價進行獎勵,不夠承包定額的,罰款。
承包定額,是按照近幾年來參地平均產量來制定。
以目前來說,這個定額不高,都能完成。只要侍弄用心,到秋季收穫後,都能獲得獎勵。
這麼做也是沒辦法,參場職工的素質畢竟良莠不齊。
尤其是前些年這個大幫轟,幹好幹壞都一樣掙錢,總有那麼少數幾個人,身上帶著懶惰習性,不想多出力。
承包之後,有定額之外的獎勵,為了獎勵,大家夥兒也得好好幹,最起碼不能挨罰。
這個承包方式,跟其他幾個參場不一樣。
其他幾個國營參場,早在去年就開始了承包責任制。
採取的是總場下設家庭農場,將總場各年生人參劃成小份,承包到家庭進行田間耕作管理。
產品交總場,由總場核算,家庭農場自負盈虧。
兩種方式都是承包,各有各的好處。
一參場沒有采取跟其他參場相同的承包方式,主要原因是一參場目前不僅僅是人參種植,還涉及到了參地綜合利用、人參產品深加工,這些都需要人手。
如果採取家庭農場承包方式,別看是統一管理,但是人心容易散。
現在這種承包方式,雖然職工許可權不高,但是有個好處,就是服從度高,聽參場調配指揮。
春夏秋三季進行田間管理,到了秋後入冬,可以將大部分勞動力集中到幾個廠子裡面,創造更多價值。
只要廠子裡給到足夠的工資和獎勵,這些工人就不至於向外發展。
許世彥上輩子經歷過,就是參場職工除了承包參場那點兒參地之外,還在外面大力發展自家的參地。
久而久之,人心就散了,對於參場的發展壯大不利。
所以一參場在商議承包的時候,許世彥給了這個提議,還是要儘量把職工收攏住。
所有人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才能把一參場的人參產業做大做強。
目前來看,產業加工算是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只要穩步發展,所帶來的的利潤不會低。
參場的職工數量一定,下設那幾個廠子在逐步擴大,需要的人手會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擴大人參生產面積,那就必須招工。
但是大規模招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
如果一參場可以一直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多一些正式職工能養得起。
可是未來究竟怎麼樣,誰也沒辦法預測。
假如一參場還像許世彥上輩子那樣,兩千年往後就無以為繼、黃了呢?
那麼多職工怎麼辦?到那個時候,職工多了就不是資產,而是負累。
倒不如維持目前的參地種植面積,從其他參場以及各參戶手中收購。
既可以緩解原材料的不足,又能帶動當地經濟。
而且場子還不用顧慮正式職工增加後,工資、福利、住房等等問題。
反正全縣目前都在擴大人參種植,這種情況下,根本不用擔心原材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