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一天課,第二天開始實際操作。

豆餅粉等原料都是一早就粉碎好的,這個沒啥技術,如今各公社都有磨坊啥的,粉碎不成問題。

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配比,還有準確把握髮酵程度。

發酵輕了不行,肥料下地容易燒壞棒槌鬚子,造成減產。

發酵過了也不行,營養流失,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可是這發酵過程需要挺長時間,這些來學習的人又不能一直留在這兒。

沒辦法,就只能照著許世彥的意思,二大隊這邊派出去幾個技術指導,跟蹤指導教學。

這下,幾個公社為了爭搶技術員,差點兒打起來。

沒辦法,許世彥這幾年只帶出來趙建設他們五個人,縣下屬這麼多公社、參場呢,分不過來。

最後,大家商議決定,趙建設他們每個人帶倆公社。

於是,相鄰的倆公社商議好,接走一名技術員,從六月到九月,全程跟蹤指導,管吃管住,給雙倍工分。

就這樣,趙建設、楊春明等人,都樂顛顛的回家收拾了行李,出門當技術指導去了。

至於許世彥,他留在東崗公社,指導一參場、公社參場、一大隊、三大隊這幾處。

這樣一來,小黑河參地就只能另外找人。

於守廣從二大隊挑了四個五十來歲的老頭上去,全都聽許成厚指揮。

好在小黑河那頭離著松江河遠一些,再加上地槍拉炮啥的都挺好用,也沒幾個人敢過去得瑟。

幾個老爺子在山上作伴兒,晚間遛兩遍場子,白天去抓個魚。

偶爾套個野雞、兔子改善生活,雖然比不上許世彥在山上的時候,可也不錯了。

倒是養殖場那頭有點兒麻煩,黃勝利幾個都出門了,這邊沒人照看。

那幾個盲流子幹活倒是行,可總得有個靠得住的人坐鎮。

許世彥一琢磨,就去找了二哥許世安。

相比於老大這幾年的一帆風順扶搖直上,老二許世安,就只能說是平平常常。

菜隊這幾年越來越沒發展,林業局直接把幾個下屬菜隊甩給了鎮上。

隨著這兩年市場開放,允許小商小販自由買賣,松江河周邊的小村屯也都過來賣菜,對菜隊的影響很大。

許世安在菜隊幹活掙不著多少錢,索性就在自家房前屋後種糧種菜。

當初選宅基地的時候,許世安就是看好了這邊地方大,寬敞。

房子蓋起來後,周圍圈起來很大的菜園,前前後後的能有三四畝呢。

糧食自家吃,菜拿到市場去賣,算一算不比在菜隊掙的少,而且還自由,不受人管。

“二哥,你暫時幫我去經管一陣子。

也不用你出多少力,主要就是看著那幾個盲流子幹活就行。

我有空我就過去,咱倆替換著。

今年秋天,我幫你淘登參籽和參栽子。

我看你這後面地方不是還挺大麼?這邊土質好,你刨個十丈二十丈的栽棒槌,比你種菜掙的多。”

許世彥找哥哥商量,順道許諾,扶植老二栽參。

“老三,你這話不是跟哥哥開玩笑?”許世安一聽就瞪起眼睛來。

他早就後悔了,當初就應該也落戶到東崗去,栽參可比種菜掙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