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要結婚,作為已經分家單過的兄長,多少都應該表示一下。

這個錢不是給許世德,而是給家裡頭,幫父母減輕負擔。

“別,這一冬天你沒少往家裡拿,一家子跟著你沾了不少光兒呢。”

周桂蘭不肯接,忙擺手。

“你這分出去頂門立戶過日子,自己還沒個房子住,你媳婦還大著肚子,明年四月該生孩子了。

哪兒都用錢,你手裡那些錢也不多,留著自己用吧。”

許世彥第二次挖到山參後,曾偷摸的塞給了周桂蘭一百塊錢,周桂蘭只跟許成厚提起過,家裡其他人都不知道。

這一冬天,家裡頭肉食不斷,都是許世彥讓人送回來的,如今又要給家裡錢。

周桂蘭心疼兒子,怎麼也不肯要。

“媽,世彥給你,你就收著吧。

我們倆在山上住,吃的是隊裡出,也沒多大花銷。

家裡人口多,花銷也大,老四這婚事還不知道怎麼辦呢,這點兒錢可能也幫不上多少。

你要是不收,世彥該覺得是他給的太少了。”

蘇安瑛坐在婆婆身邊,直接把錢塞進了周桂蘭的兜裡。

兒子兒媳這麼說了,周桂蘭還能咋辦?只能收了錢。

“哎呦,時候不早了,趕緊做飯吃飯。

你倆晚上在這邊吃吧,可別回去忙活了,你那頭估計啥也沒有。”

猛地一抬頭,正好看見牆上的鐘,眼瞅著快四點了,趕緊招呼倆媳婦做飯。

“琳子,你倆趕緊燒火做飯,晚上燉酸菜,多熱一些粘火勺。”

粘火勺,是東北人很喜歡的一種吃食。

黏性的穀物,比如大黃米、黏穀子、黏高粱、黏苞米這些,用水浸泡一週左右,推水磨。

推出來黏面子回來用布袋裝上控出多餘水分,然後用黏面子做皮,裡頭包上豆餡兒拍扁。

燒乾鍋,鍋裡放上鏊子,然後把包好的粘火勺擺在鏊子上烙熟。

隊裡大田地種苞米豆子,各家的自留地、小片荒一般都用來種糜子、穀子、高粱、小豆等雜糧。

許家人勤快,撿了不少小片荒,每年都種一些糜子和黏穀子之類,正好留著包粘火勺。

一次泡上百斤米,有時候光包粘火勺就得包好幾天。

烙熟的粘火勺撿到桶裡放倉房凍上,吃的時候撿一盆回來,放鍋裡再蒸一下就行了。

東北人愛吃黏的,冬天包粘火勺、粘豆包,夏天包粘耗子,黏性的食物消化慢,抗餓。

當然也有缺點,就是胃不好的人少吃,容易燒心。

粘火勺的豆餡兒是甜的,這年月沒有那麼多白糖,都是放糖精。

粘火勺配別的菜總覺得不太對味兒,只跟酸菜絕配,所以在東北,多數時候都是吃粘火勺搭配酸菜。

小叔子一冬天沒少往家裡捎吃的,今天又送回來這麼多,雖說頂著名是留著辦酒席的,到底家裡也能跟著沾光。

薛秀琳和魏明榮倆人也一改往日的態度,格外勤快,婆婆一說,倆人立刻就去燒火做飯了。

蘇安瑛覺得讓嫂子們做飯,她在屋裡閒著不像話,於是也跟著去廚房,結果被倆嫂子又給攆了回去。

“你現在懷著孩子呢,老老實實等著吃飯就行了,這點兒活還用你動手?”

就這樣,蘇安瑛被攆回東屋,陪著周桂蘭說話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