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高加索和車臣(下)
章節報錯
他以非常強硬的態度駁斥了分離主義思潮,1999年9月,出動10萬軍人,指揮部隊從兩路進入車臣,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
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
特別是近兩年來,車臣武裝分子活動猖獗,不斷製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00年2月初,俄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了平叛行動的決定性勝利。
2000年6月8日,他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由總統駐北高加索代表卡贊採夫具體落實。
2000年6月16日,車臣穆夫提、原馬斯哈多夫政府反對派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臨時政府首腦。
2001年初,下令將清剿車臣殘匪的任務由國防部移交聯邦安全域性。在車臣成立政府和常設行政機關,任命原斯塔夫羅波爾政府首腦伊里亞索夫為車新政府總理。
這標誌著車臣開始從戰爭狀態轉入正常狀態。
2001年2月起,俄羅斯當局從車臣撤軍。
“9·11“事件後,美出於建立全球反恐聯盟的需要,在車臣問題上表態明顯軟化。車臣分裂分子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軍事上無力實施反撲,將製造恐怖襲擊視為阻撓車臣和平程序的唯一有效手段。
2002年下半年,車臣恐怖分子活動日益猖獗,多次用導彈擊落聯邦軍用飛機,並製造多起惡性恐怖事件。
2002年10月23日,車臣恐怖分子佔領莫斯科一劇院,劫持近800名人質,提出停止車臣戰爭、聯邦軍隊撤出車臣的要求。俄特種部隊26日採取行動,輔以施放麻醉化學氣體等手段,在129名人質死亡後,解救出其餘全部人質。
2002年12月27日,車臣恐怖分子駕駛兩輛載有炸藥的汽車衝入車臣政府大樓,致使大樓全部被毀,造成至少8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
2003年10月,卡德羅夫正式當選俄羅斯聯邦的車臣總統。
2004年5月9日,車臣發生炸彈爆炸,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被當場炸死。
2004年8月29日,經過總統選舉,由阿盧·阿爾哈諾夫出任總統。
2004年9月1日,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在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制造的一起劫持學生、教師和家長作為人質的恐怖活動,到2004年9月3日事件基本結束。共造成333人遇難。
2005年3月,原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在與俄羅斯的戰鬥中死亡。
2006年3月4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
2006年7月,強硬的獨立派、指揮針對俄羅斯恐怖活動的領導者巴薩耶夫在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域性的作戰中死亡。
2007年4月5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2009年4月16日,俄羅斯當局宣佈車臣戰爭正式結束。
車臣人骨子裡的不好惹可不僅僅是傳說,據說在俄國的軍隊中,車臣人會欺負那些俄羅斯士兵,讓他們給自己擦靴子和做其他服務。軍中甚至有這樣的傳言:《寧可落到敵人手裡,也不和車臣人做戰友!》
我對謝爾蓋說,就算魯斯蘭是車臣人,可是警察局長,也不會僅僅因為這個就和自己的同事翻臉吧?
謝爾蓋看著我笑了笑說:
——“琳娜,我真的不能把你總當小姑娘看待了!是有人給局長打過電話的,不過,我也告訴魯斯蘭這件事不要把太多的人捲進去。畢竟警察也要吃飯,大家都清楚他們的工資真的少的可憐!”
令我沒想到的是,謝爾蓋無意之中竟然暴露了他對我的看法!雖然我覺得自己也許未必象丹尼爾說的那樣,是謝爾蓋的得力干將,可是我也沒有想到我在謝爾蓋的眼裡只是一個小姑娘。
難道他給我過生日和帶我回國過年,甚至這次幫我出手解決《痘疤》,不是出於對我工作的獎賞,而是他鋤強扶弱的紳士之舉?
聽到謝爾蓋說他不再把我當小姑娘看待的話,我覺得一定是他覺察到我的一些變化了。儘管這些變化我自己不敏感,不過我認為它是一定存在的。
他的話也讓我開始探尋謝爾蓋這兩年給我感覺的差異:
儘管謝爾蓋一貫給人精明強幹,沉穩睿智的印象。可是如今的他和之前相比,還是少了些少年得志的鋒芒,而多了些閱歷歷練的寬厚和豁達。
這件事以後,在柳波力諾市場裡再沒有發生專門針對中國人的敲詐事件。那個《痘疤》也從大家的視線裡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