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探尋十二月黨人的足跡(上)
章節報錯
謝爾蓋對十二月黨人特別推崇,我們驅車來到赤塔最著名的遊覽地:十二月黨人教堂。
所謂的十二月黨人教堂,事實上是當年被流放的十二月黨人聚會的場所。如今,已經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博物館是一座不大的兩層木質樓房建築,上層的面積比下層的小一些,外觀有些象座塔樓。木質的外牆漆成黑色。
一月的赤塔氣溫奇寒,注視著這古老的建築,謝爾蓋向我感慨著當年十二月黨人是如何在這人煙罕至的西伯利亞生活和鬥爭的。
博物館內陳列著流放到這裡的十二月黨人的畫像,講解員是位60左右歲,健談而又風趣的老夫人。謝爾蓋和我認真地聽著她給我們介紹,流放到這裡的十二月黨人的生平和他們在這裡的生活。
瞭解俄國史就不能忽略十二月黨人的作用。
十二月黨人是19世紀20年代俄國一批從事革命活動的貴族人士。
因1825年12月發動俄國第一次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而遭流放,故名《十二月黨人》。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俄國農奴制日趨瓦解。
1812年打敗拿破崙的衛國戰爭取得勝利,更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一些正直的貴族青年軍官,特別是一些西征過法國的年輕軍官,由於受到法國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啟發,對於國內政治現實日益不滿,萌發了“改造祖國“的願望。
1816年,貴族青年軍官穆拉維約夫和彼斯特爾,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個秘密政治團體——救國協會。
1818年,在莫斯科組成了有200人參加的第二個秘密團體——幸福協會。
這兩個秘密團體的成員,熱情地宣傳民主思想,反對專制,但卻因在鬥爭方式上存在分歧而相繼宣告解散。
與此同時,上述兩團體在俄國南方的一些成員,卻在彼斯特爾的領導下組成南方協會。
他們經常秘密集會,閱讀進步書刊,主張消滅皇族,廢除農奴制度,建立統一的共和國。
他們的主要綱領充分體現在彼斯特爾所寫的《俄羅斯真理》之中,這是俄國革命運動史上第一部共和國憲法草案。
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黨人決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繼位之日,由.特魯別茨科伊公爵領導起義。
12月26日(俄歷14日,起義軍官率領3000多名士兵到達彼得堡參政院廣場,但特魯別茨科伊臨陣脫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調動軍隊,用大炮轟擊廣場,血腥鎮壓起義,並殺害了不少聚集在廣場周圍的群眾。
彼得堡起義的訊息傳到南方後,南方協會會員於1826年1月10日發動駐烏克蘭的契爾尼哥夫兵團起義,不久也告失敗。
十二月黨人,是由有民主思想的貴族青年和知識分子組成。他們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是一批有人文主意思想的浪漫的社會改革家,他們在醞釀起義過程中,還重視對民眾的素質教育,推行識字運動,抨擊沙皇政府對學者和教師施行官僚監視制度,反對沙皇官吏對國內文化和科學發展事業的限制,為士兵子弟和自己領地的農奴子弟、城市貧民子弟設立學校。
起義被鎮壓後,尼古拉一世親自主持了審訊。被俘的十二月黨人樂觀鎮定,英勇不屈。
1826年7月12日,彼斯特爾、雷列耶夫、謝爾蓋·穆拉維約夫、別斯土舍夫和卡霍夫斯基五人在彼得堡被處以絞刑。
121名起義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俄國曆史上第一次反對專制制度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了。但是,他們那種為了理想和事業英勇奮鬥,不避生死,自覺地赴湯蹈火,以求喚醒新的一代的精神,為俄國曆史譜寫了光榮的篇章,為後來的革命運動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列寧高度評價十二月黨人為“俄國第一代革命者“。
十二月黨人起義是俄國曆史上對沙皇專制制度的一次巨大的衝擊,它不同以往的以農民起義為主體的革命。
十二月黨人無論是在文化教育水平、政治素養和遠見、政治鬥爭手段、組織能力等方面均遠遠勝於前者。
列寧把十二月黨人稱為“貴族革命家“
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煙稀少、寒冷荒蕪的西伯利亞服苦役,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十二月黨人的妻子自願拋棄優越富足的貴族生活,選擇跟隨自己的丈夫一同流放。
十二月黨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不僅專注於理論建設和輿論宣傳,而且更致力於革命實踐。。
他們徹底地背叛了他們所出身的那個階級,背叛了他們曾經捍衛的那個制度,自覺地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自己聯結在一起,不怕流血犧牲,英勇地發起了向俄國專制制度的第一次衝擊,推進了俄國的政治現代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