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來的都是客
章節報錯
一個人在學校食堂出來,回到寢室時已經是燈火通明。小星和苗苗已經回來了,在屋裡聊得正歡。見我進來倆姑娘熱情的迎了過來。小星和我同歲,苗苗只有十七歲。三個女人一臺戲,瞬間把我遠離故土的寂寞趕地遠遠的了。
也許是在國外大家都害怕孤獨,無論哪國人大家都喜歡一邊做飯一邊聊天。公用廚房的利用率是特別高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這裡出現或停留。
苗苗和我還是老鄉,我們很快就彼此很熟絡了。寢室的格局我們也重新規劃了一下,把兩個桌子對在一起放到屋子中間用來學習。後來,我發現這兩個桌子更多的作用是當牌桌了。我們宿舍的門只要我們在幾乎總是開著的。人來人往也不用敲門。
小星和苗苗之前都沒學過俄語所以語言還有些吃力。小星是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習能力比苗苗強太多了。苗苗其實是個厭學的孩子,從小父母離異,她是跟著姑姑長大的,個性有點另類。苗苗的半吊子俄語真的有點愁人。不過苗苗有一個高雅愛好,會彈鋼琴!這個我比較喜歡。一直琢磨著弄個鋼琴來,讓苗苗教我。
——“憑我們兩個窮鬼能買得起鋼琴嗎?”苗苗對此很質疑。
這個她就不知道了,俄國有許多舊鋼琴簡單修理一下還可以彈的,價格便宜的很。再說我們倆不就是自己玩嘛,敢彈給誰聽呀!很快苗苗就告訴我米沙找到了一箇舊鋼琴,說100美元就賣,她先去看看能用不。米沙是何方神聖?我很好奇。苗苗說米沙是她姑媽的翻譯。是中國人也是我們的老鄉,米沙是他的俄語名字。
我覺得那個時候最熱鬧的地方除了廚房就是我們702寢室了。
當時的莫斯科留學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年齡大的,辦理個學生身份就為了住在學校裡安全。他們基本上都是來這裡掙錢的,宿舍就像家一樣,自己關門過日子。另一類就是上學的孩子們了。他們基本上都是上學打工兼顧的,當時的網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為了分散離家之苦,業餘時間大多湊在一起解悶。我們寢室幾乎每個週末都有牌局。同學湊在一起打撲克。
很快米沙帶著鋼琴來了。我一呼百應。十來個男孩子都去幫忙了。米沙笑著對我說:
——“聽說你們這裡還有牌局呢,我能參加嗎?”
——“來的都是客,歡迎光臨,不過,我們這裡可不是賭場,想贏錢沒機會的。”
我笑著答道。
自從我們的鋼琴到了,我們這裡就更熱鬧了。說實話我學鋼琴的興趣遠遠超過學俄語。時常是這個場面,我和苗苗在鼓弄鋼琴;小星的御用教師一個是烏克蘭的謝爾蓋,或者另一個是德國的安德烈在幫她補習俄語。其他寢室的男孩或女孩在我們屋裡串來串去,他們要麼在那邊侃大山,要麼來看我們玩琴,甚至湊到一起打撲克的都有。高興了還有人點歌呢!我想聽《吻別》你們倆彈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