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御書房。

一眾朝堂公卿盡在此處。

只是此刻大部分人臉色都不太好看。

就在剛剛,皇帝陛下召叢集臣議事,提出了軍制改革。

其實太子朱高煦命刑部徹查劉忠一案,導致群臣這才瞭解衛所軍制的糜爛。

不出意料,大量朝臣開始彈劾武官勳臣,希冀著藉助此事將這些為非作歹的武官勳臣拉下馬來!

文武之爭自古有之,文臣縉紳看不起粗鄙庸俗的武夫丘八,而武官勳貴也看不起這些只會勾心鬥角、娘們兮兮的腐儒書生。

雙方之間天生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尤其是哪一方執掌了朝堂話語權,就意味著擁有了更多的權勢與利益,所以文武之爭歷朝歷代都數見不鮮。

文臣們普遍看不上武將,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就是如此。

永樂初年武官勳勳地位普遍高於文臣縉紳,那是因為朝廷一直都在打仗,武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文臣們則都在暗中蟄伏,等到一個時機。

現在終於不打仗了,只能馬上得天下,哪裡有馬上治天下的道理?

看看蒙元,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蒙元就是馬上得天下,而他們的統治者們從來沒有從馬背上下來。

結果蒙元王朝壽命只有不到一百年,就轟然崩塌分崩離析了!

武夫當國,註定不能長久!

那怎麼才能讓大明王朝國祚綿長,萬世不絕呢?

肯定只能讓我們這些讀了聖賢書的賢才幹吏來治理!

所以接下來就是文臣縉紳大展拳腳的時候了,朝廷總歸需要他們這些文臣縉紳替皇帝天子牧民!

而事實也正如文臣縉紳預料的那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皇帝陛下與太子殿下甚至還將朝政大權給了他們,足以證明皇上重武輕文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改變!

然而一眾文臣縉紳萬萬沒有想到,正當他們得意洋洋的時候,打臉竟然會來得這麼快!

誠然,因為他們自己的努力,皇帝陛下也看到了糜爛的衛所軍制。

所以皇帝陛下出手了,但不是針對武官勳臣,而是竟直接大手一揮,對大明軍制進行徹底改革!

改革軍制,這其實不是什麼大事。

大明如今境內承平日久,皇帝陛下餘威尚在,想要改革軍制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可是這新軍制,太過離譜太過極端了啊!

不但所有將士全都採取募兵制,給予他們優厚的俸祿月餉,而且大明還增設一個統戰局,直接向皇室負責,任何外臣不得插手軍部事務!

這新軍制甚至還註明了,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這三法司都不得插手軍部事務,若有武官勳臣犯罪,自有軍部審查司審問治罪,三法司可從旁協助,但不得胡亂干涉!

這是什麼行為?

軍部直接就成了一個超然物外的龐大存在!

軍部審查司,說的好聽,那還不是武官勳臣自己人?

他們自己人犯了錯,還能怎麼處置,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真要是按照這新軍制推行下去,文臣縉紳別說掌控朝堂話語權了,他們永遠都無法與武官勳臣抗衡,更沒有機會將其徹底壓倒!

哪怕有著三年一次的科舉,哪怕科舉大考給文臣縉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可是有著軍部這個超然物外的存在,文臣縉紳永遠也無法插手其中,染指軍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