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走進御書房。

“老頭子,叫我來幹嘛?”

朱棣喜滋滋地將奏章遞給了他。

“好訊息!”

“沐晟將播州楊氏徹底剷除,然後藉著這個機會,一舉降服了西南大小土司,改土歸流政策正式推行下去了。”

朱高煦聞言也是面露喜色,當即接過了沐晟的奏章。

翻閱之後,忍不住點了點頭。

“沐晟這傢伙,雖然小動作不少,但是能力確實出眾。”

“現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順利推行了下去,那朝廷也要全力配合!”

“吏部那邊人員配置怎麼樣?此次科舉可是湧現出了不少人才!”

朱棣點了點頭,彷彿年輕了十歲。

“是出了不少好苗子!”

“狀元李騏為人耿介有氣節,在翰林考校恭勤,廉謹不怠。”

“榜眼曾鶴齡為人坦蕩直率,事親至孝,持身甚謹。”

“還有探花陳獻章,不僅學識淵博氣宇軒昂,還親自從事勞動,還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們,據說是新學子弟最傑出之人。”

聽到這話,朱高煦有些驚訝,在於那陳獻章。

這孩子是象山心學大儒陳公甫的關門弟子,當年陳公甫受朱高煦邀請,入京任學部侍郎,輔佐學部尚書解縉解公豹推廣新學。

結果公甫先生慘遭程朱縉紳算計,被生生毆死在了亂拳之下,徒留陳獻章這個孤苦無依的孩子。

朱高煦親自趕去象山書院,將這孩子接了回來,交給大儒陳濟培養,解縉、王景等人也時不時地前去教導。

陳獻章可謂是師從百家之長,將新學各大內容全部學了個遍,堪稱新學子弟中的扛鼎人物。

他能取得今日成就,公甫先生若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這些好苗子都很不錯,德才兼備。”

“不過還是得按照我的辦法,不能把他們選為庶吉士,丟盡翰林院裡面蹉跎歲月。”

“現在西南那邊不是缺人嗎?所有進士全部扔到西南那邊去,從最底層的縣令做起,慢慢打磨培養,學習治政經驗!”

聽到這話,朱棣有些猶豫不決。

“這樣做對這批進士而言,是不是有些太殘酷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