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和徐欽對視了一眼,

這個女真一族,應該就是太子爺交代的那個女真雜碎,要“重點照顧”了!

徐欽不等楊榮開口,直接出言追問道。

“劉將軍,可否詳細說一下女真一族?”

劉榮和煦地笑了笑,沒有拒絕。

徐欽可是大明頂級勳貴國公爺,他劉榮到現在連個爵位都沒有,雙方地位差距太大了些。

而且據劉榮探查到的情報所知,朝廷有意傾勳貴之力開發遼東,日後同這些勳貴子弟打交道的次數定不會少,所以劉榮打著先交好的心思肯定不會錯。

“這女真一族還得追溯到洪武年間,太祖爺以馮勝為大將軍出征海西,作為故元在非蒙古地區最後的抵抗勢力,納哈出自覺難以維持,於是選擇投降,大明開啟了通往遼東之路,納哈出降明後,王師進據松花江南北兩岸,處於原元統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繼悉境歸附。”

“女真一族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最早響應朝廷招撫,其分為胡裡改部、託溫部、斡朵裡部,朝廷以胡裡改部屬地設定建州衛,以胡裡改部首領阿哈出(賜名李承善)為指揮使,其後又以斡朵裡部建立建州左衛,以孟特穆為指揮使,而後又在阿哈出的推薦下,朝廷授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都指揮使一職。”

“隨著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人的入明朝見,女真諸首領歸附之人也越來越多,如海西女真諸部落,朝廷遂以‘眾建之而分其力’的辦法,陸續設定三百八十四衛、二十四所、七地面、七站、一寨。”

“此外朝廷還在此之上設立奴兒干都司管轄諸衛所,由海西女真人、內官亦失哈擔任鎮守太監經略該地區,相當於奴兒干都司是遼東都司奉命設立的專門承擔對黑龍江與松花江流域進行招撫的機構。”

“總而言之,女真一族表面上都歸附了大明,各部落以衛而稱,但實際上這些蠻夷不通教化不知感恩,時常互相攻伐劫掠,哪怕是都司出面調停都沒有用,甚至還敢劫掠漢人子民。”

聽到這話,楊榮眉頭頓時一皺,朱勇和徐欽臉色也不太好看。

這麼聽起來,局勢不容樂觀啊!

女真一族表面上臣服大明,實際上各自為政,依舊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看哪個部落不順眼了,想打就打!

看哪個地方豐收了,想搶就搶!

至於朝廷都司的命令,那也是想聽就聽,不想聽當你是在放屁!

楊榮陷入了沉思,這一切還是源於羈縻制度。

不只是遼東,還有西北、西南等地,朝廷對待這些外邦異族,先前一直採取的都是羈縻控制,以夷制夷!

而方才劉榮提及的那些衛所,其實也是羈縻衛所,各級官員皆由本族酋長擔任或推薦,可世襲罔替,而朝廷透過封職、賞賜、給予互市權力等方式激勵其為中央王朝服務。

蒙古、女真各族在朝貢時,首領親赴京師獻上精良土產以表臣服和尊崇,而朝廷則賞給玉帛、衣帽以示關懷和支援。

蒙古、女真等部族可用當地漁獵產品,換取遼東地區的耕牛、農具、食鹽、布匹等必需生產、生活資料。

說白了,這就是一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遮羞布。

只要你表面上願意臣服大明向大明稱臣納貢,那我們就可以不用打仗,還開互市互相交易!

對於大明朝廷而言,這是故意如此,誰都不想去管理這些野性難馴的外邦蠻夷,索性讓他們自己管自己,只要不鬧出大亂子就行了。

而對蒙古女真諸部落而言,只是表面上臣服了大明,部落還是自己那個部落,不但可以與大明互市取得生活所需,而且時不時地還可以入朝覲見,白白得到一些賞賜,何樂而不為呢?

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楊榮嘆了口氣。

只是現在有人對這樣的局勢不爽了!

如果放在大明立國初期,採取這樣的羈縻制度,確實無可厚非!

但是到了現在,太子朱高煦野心勃勃,有心吞併四夷八荒,哪裡會容忍這些外邦蠻夷各自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