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交趾大開發!難在缺人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北京帝都。
自從朝廷遷都之後,大明正式形成了兩京十五省的格局。
至於多出來的這兩個行省,自然是交趾行省與嶺北行省。
相比於地處偏遠的嶺北行省,交趾行省的情況更為複雜。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安南脫離中土太久了,自五代吳權以來,就已獨立成國,早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俗和生活習慣。
所以大明藉助平胡之戰後,強行將安南收復,並且郡縣安南,自然會遭到安南各階層人民的反抗。
此刻朱高煦正與張輔、沐晟討論這個問題,關於交趾行省的事後安排。
尤其是張輔對此事特別上心,畢竟他老張家以後要世鎮交趾,他也不希望交趾再鬧出叛亂的事情,否則皇帝陛下肯定會給他小鞋穿。
“太子爺,交趾地區不太平啊,反叛時有發生。”
張輔憂心忡忡地開口,既然好不容易回來了一趟,那他可得向朱高煦取取經。
朱高煦點了點頭,反問道:“老張,你對交趾百姓反叛原因瞭解嗎?”
“臣早有了解,只是苦於不知如何改善。”
“交趾境內除卻兩大平原地區可勉強稱之為膏腴之地,物阜民豐,其餘地區皆是縱橫綿延的山脈,根本無法種植作物,大多數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靠漁業為生。”
“此外莫登庸篡權、黎譓蒙塵期間,交趾境內酋長軍閥多次發動戰爭,企圖爭奪那唾手可得的皇帝寶座,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還把交趾打的千瘡百孔,各地都有散兵遊勇聚眾為匪,侵害一方。”
“哪怕臣這些年來已經率軍將那些散兵遊勇一一掃除,可是戰後的交趾等地可謂是千瘡百孔,加上沒錢沒糧,所以交趾百姓反叛不絕!”
朱高煦聽後有些頭疼,下意識地揉了揉眉心。
說白了,這還是朱棣犯下的錯。
當年明軍之所以能夠順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為胡氏政權多行苛政、民心不附,大明王朝應陳天平之請,弔民伐罪,救民於水火,又承諾復立陳氏子孫之賢者,這當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歡迎,亦不失為仗義之舉。
但明軍得勝後卻自食其言,直接重建交趾郡縣安南,草率地決定將安南收復,卻是明顯的失策。
好大喜功的朱棣一心渴望文治武功,哪裡會在乎交趾百姓的感受。
可當初前來幫忙的大明王師,變成了侵略國土的入侵者,身份一旦轉變,交趾百姓的態度自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加上張輔說的這些,交趾全境受到戰火波及,本身又沒錢沒糧,急需朝廷補助發展。
可前幾年大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錢糧同樣緊缺,這就導致壓根兒顧不上交趾這新附行省。
國土被大明侵略強佔了,日子也還是過得苦哈哈的,吃了上頓沒下頓,時不時還要受到那些漢人官吏打罵奴役,換做是你你反不反?
交趾百姓不反叛才怪!
如今朝廷從南京遷都北京,不可否認地會對雲南交趾等地的掌控力下降!
所以如何開發交趾,將其徹底掌控在大明手中,這是眼下必須解決的問題。
朱高煦沉思了片刻,指節在桌上不急不緩地敲著。
而張輔則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訴求,或者說是一開始就打著這個目的。
“不過好在黃福黃大人能力突出,一直推行‘安民為得,一視同仁’的教化政策,廣施仁政,施恩於民,不少交趾百姓已經接納認可了朝廷。”
“可唯一的問題在於,交趾缺人啊!不僅是執政一方的州府官員,還包括各行各業的技術人才,連縣學裡面的先生都沒有幾個,耕田種地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各方面都稀缺到了極點,嚴重製約了交趾的發展。”
“所以啊太子爺,您看能不能再收拾幾個貪官汙吏,把他們發配去交趾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