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七年春,帝遷都北京。

定北京為京師,去行在之稱,設六部,並取南京諸司印給北京各衙門,別鑄南諸司印加“南京”二字,以遷都北京詔告天下。

歷時十三年的北京新都,自此迎來了它作為大明帝國中樞的榮耀時刻。

但帝國首都從南京改為北京,除卻滿朝文武忙得不可開交外,作為天子的朱棣同樣也很忙碌。

首選最要緊之事,便是他需要確定兩京七部人員名單。

南京雖然不再是京師,但畢竟是大明王朝曾經的都城,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地位。

並且大明疆土比之先前暴漲了十倍不止,朝廷遷都北京之後,也難免會對南方的統治力與掌控力下降,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基於種種原因,朱棣決定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且保留一套中央機構,設七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北京相同。

現在,朱棣要做的事情,就是定下這多出來的南京朝堂班子名單。

其實這件事情朱棣早就與朱高煦商議過,只是一時間還沒有下定決心。

現任朝堂九卿,自然是要跟著自己去北京新都的,他們到了北京之後各自還有要事。

如此一來,多出來的人選,可就不太好確定了。

朱棣正看著一份名單,陷入了沉思。

小鼻涕匆匆走來,低聲提醒道。

“陛下,金老大人來了!”

“快宣!”

片刻之後,金忠匆匆走了進來,正準備行禮,卻被朱棣阻止了。

“不用這些虛禮,你我君臣這麼多年了,快坐吧!”

金忠笑著點了點頭,也沒有磨嘰,直接坐在了錦凳上面。

想當初皇上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和姚廣孝就坐在燕王左右兩側,商討著靖難事宜。

如今皇上下令遷都北京,他們也要回到當年起兵靖難的地方。

只是可惜,物是人非啊!

看著金忠那蒼老的面容,朱棣彷彿也想起了什麼,莫名慨嘆了一聲。

“時間過得好快啊!”

“朕已經御極天下十七個年頭了!”

金忠笑著點了點頭,“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際,再來十七個年頭也不礙事,倒是老臣身子骨愈發虛弱,只怕熬不過今年冬天了。”

聽到這話,朱棣頓時變了臉色。

現在還陪伴在他身邊的靖難老臣,可就只剩下金忠了!

“你身體不好,就不要過度操勞了。”

“要不朕再給兵部配一個尚書,讓他輔佐你處理雜事,你就安心養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