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裪略顯慌張,

朱瞻壑溫聲安撫了幾句。

然後師徒二人行禮離去,準備做一番詳談。

等他們二人走後,楊榮就坐不住了,急不可耐地開口道:“陛下,這李裪怎可為太子太師啊!”

“他本是朝鮮外夷,驟然間來了大明,寸功未立卻身居高位,只怕會引起朝野非議啊陛下!”

朱高煦笑呵呵地看著楊榮,這老小子炸毛,還真是不多見啊!

“行了行了,你那點小心思,朕難道還不知道?”

“你這老傢伙放心吧,李裪乃是有德之人,不會在事後報復的!”

沒錯,楊榮就是害怕被李裪報復,基於李裪太子太師的崇高身份。

這等到日後太子朱瞻壑即位稱帝了,那李裪可就是真正的帝師了啊,不用多想就知道他肯定會進入朝廷中樞,執掌大權。

萬一到了那個時候,李裪存了報復的心思,那他楊榮該怎麼應對?

就算不死也會被扒層皮!

“你真以為人家就那麼小氣?”

“他李裪可不是什麼蠢貨,否則也會成為朝鮮子民人人愛戴的聖君明主了!”

朱高煦輕笑道:“你忘了,李裪麾下不是有個叫黃喜的心腹大臣嘛!”

“這黃喜本來是廢世子李褆的人,在李芳遠一朝官至判漢城府事,因為反對廢黜李褆而被罷官,隨後流放南原。”

“李裪得知其有才,於是親政之後,就將黃喜從南原召還,拜他為議政府參贊,委以重任,由此可見李裪用人之專,其氣度遠非常人可比。”

話聽到這兒,楊榮頓時安心了不少。

但是,此事終究是一個禍患。

“再有李裪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要忘了,他是朝鮮的大王,他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朝鮮子民能夠安居樂業,所以這恰恰就成了李裪的命脈。”

“楊榮啊,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聽到這話,楊榮苦澀地笑了笑。

“陛下教訓的是,臣明白了。”

“嗯,此次你立下了大功,想要什麼封賞?”

朱高煦直接果斷地開了口,對於有功之臣,他從來不會吝嗇賞賜。

楊榮聞言陷入了沉思。

這一次他確實立下了謀國之功,可這功績對大明而言,其實算不了什麼。

因為大明對朝鮮國動手,這是遲早的事情,就算動用武力,也一定會將朝鮮拿下!

再者大明這些年來南征北戰,吞併了大大小小的番薯國高達十幾二十個。

正是因為如此,這謀國之功,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至少與楊士奇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相比,楊榮還是遠遠有些不足的。

思來想去,楊榮想到了一個最好的回答。

“臣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陛下讓臣去哪兒,臣就去哪兒!”

沒錯,這是最好的回答。

既然皇帝陛下主動開口了,那他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與其自己在這兒猶豫,不如聽從皇帝陛下的安排,還可以表示一波忠心。

朱高煦聽到楊榮這話,頓時大笑不止。

“你呀你,真是個老狐狸!”

“朝鮮那邊局勢穩定了,接下來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確實沒必要讓你楊榮在那裡坐鎮,倒是有一些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