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聲音不大,

卻能清晰地傳入滿朝文武耳中。

但此刻他們也別無他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皇帝心腹改革科舉。

所有朝臣都看明白了,這是武德皇帝針對地方士紳的反擊,所以他們不敢開口阻攔,更不敢吭聲。

所以此次科舉改制,很順利地就當朝透過。

朱高煦留下了學部尚書解縉與禮部尚書王景,準備再商議一下科舉改制的一些細節。

群臣自行散去之後,吏部尚書蹇義與戶部尚書夏元吉卻是神情凝重。

“維喆,陛下這麼做,是真的大錯特錯啊!”

蹇義憂心忡忡地開了口,臉色很是難看。

先前不管朱高煦做什麼,蹇義都哪怕不能接受,也從未出言反對過。

一是明哲保身,二是朱高煦佔著理。

這位武德皇帝推行的各項新政,出發點都是為了減輕百姓肩上的負擔,可以說都是利國利民的仁政國策,所以蹇義不能去反對,也沒法反對。

但是這一次,朱高煦卻是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夏元吉同樣嘆了口氣,神情很是凝重。

“陛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他走的太急了,步子也太大了!”

“宜之,可敢隨我前去面聖,勸陛下收回成命?”

蹇義聞言一愣,隨即釋然地笑了笑。

“有何不敢?”

“你真當老夫在乎這所謂的仕途?”

蹇義大笑道,直接表明了態度。

他蹇義真正在乎的是,一旦他與夏元吉都致仕了,這方朝堂上面將全都是武德皇帝的心腹近臣,再無人膽敢仗義執言規諫天子!

就比如說現在,明知道皇帝陛下犯了錯,可是那些個朝臣卻全都裝作不知,一個個地默不作聲作壁上觀!

真等到皇帝陛下自食其果,他們才好跳出來,以此展開反擊!

可這等惡果,卻是要禍及天下士子學子啊!

他們的前程盡毀,此事又該何人承擔?

所以,蹇義不能再退縮了,他要與夏元吉一起前去面聖,哪怕丟了身上這身官服,今日也要將武德皇帝給罵醒!

然而等二人趕到乾清宮外,請求面聖時,朱高煦卻直接避而不見。

二人跪在地上良久,皇帝陛下卻始終不肯相見。

最終萬般無奈之下,夏元吉只能想出了最後的辦法。

“為今之計,只有去找那位了!”

“除了他以外,沒人能夠讓陛下回心轉意!”

夏元吉嘆了口氣,滿臉愁容。

皇帝陛下避而不見,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