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衙門。

王驥正在埋頭處理公務。

這應天府丞,不好做啊!

事情繁雜不說,還很容易背鍋。

作為大明帝都的最高行政機關,帝都發生什麼案子自然歸屬應天府衙門審理。

但是這帝都裡面,魚龍混雜,勢力交錯,王公勳貴多如牛毛,哪一個都得罪不起。

偏偏那些個二代三代們,端得是個囂張跋扈,不是欺男霸女,就是橫行霸道!

如果不是漢王朱高煦良心發現,將這些紈絝子弟全部強制送往西山軍營特訓,王驥只怕早就成了背鍋俠了。

應天府尹可是正四品高官,上可簡在帝心,下結交文武百官,再怎麼背鍋也輪不到他去背。

所以真要是出了什麼大亂子,他王驥就是背鍋得頭號人選。

當初王驥還在出使山西,眼見山西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所以他上奏陛下免除鹽池拖欠的賦稅二十餘萬石。

其實這本是仁政善舉,奈何王驥不知道皇帝陛下正為北伐糧草發愁,巴不得地方上多交點賦稅上來。

結果這封奏章一下子就撞到槍口上了,王驥雖然沒有被罷官去職,但轉眼就被扔到了這個應天府丞的倒黴位置上面。

累得跟狗一樣不說,隨時還有可能背鍋。

所以這幾年王驥一直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起初調令下達,王驥懷著一顆學習的心,施施然地前來赴任。

畢竟在應天府做官,是一條可以飛黃騰達的捷徑。

如果自身才華被皇帝陛下看中,就可以正式步入中央朝堂,進入大明朝廷的權力中樞了。

結果等他真正接手了這個爛攤子後,他才後悔到了萬分。

真正能被皇帝陛下注意到的,唯有應天府尹宋安。

也只有應天府尹宋安,上可簡在帝心,下結交文武百官,不是他這個應天府老二。

做事情的是自己,背鍋的還是自己,結果好處全被宋安拿走了。

偏偏這宋安只是當初隨皇帝陛下靖難起兵的老臣,毫無才華政績!

一想到這兒,王驥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或許,這就是大明官場的現狀吧!

尸位素餐者身居高位,懷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

他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這泥潭裡面掙扎多久,他更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口大鐵鍋,硬生生地扣在自己腦門上!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應天府尹宋安匆匆走了進來。

“尚德啊,怎地還在處理這些雜物?”

“快快收拾一下,隨公公入宮覆命!”

王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