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有些不爽。

連帶著此刻他對太孫也有了些意見。

畢竟自從太子突然病逝後,如今聚攏在太孫朱瞻基身邊的,正是眼前這些所謂的碩儒名流、縉紳才子!

一方渴望獲得朝臣的支援,在暗中大肆拉攏官員,另一方則壯著膽子向儲君效忠,只等儲君即位稱帝便可飛黃騰達,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

只是他朱瞻基難道就沒有想過,這些士紳縉紳之所以選擇支援他,而不是漢王朱高煦,當真是因為他朱瞻基比朱高煦強出幾分?

不過是因為朱高煦一心推行一條鞭法,損害了士紳縉紳的利益,所以他們才會選擇效忠太孫朱瞻基罷了。

然而自己那個“好聖孫”,好像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整日裡不是在東宮約見朝臣,便是親自登門拜訪,甚至還效仿商山四皓出山支援太子劉盈的故事,讓一大群碩儒名流給他朱瞻基造勢,認可他這位太孫的儲君身份!

一想到這兒,朱臉色就愈發難看了起來,陰沉地快要滴出水來。

其實太孫做這些事情,朱棣也可以理解,畢竟有人威脅到了他的儲君位置,他做這些事情反擊,那也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偏偏太孫與漢王比起來,那可真是……太小家子氣了!

漢王為了均平徭役賦稅、解決土地兼併問題,親自趕去江南推行一條鞭法,可此刻太孫朱瞻基在幹什麼呢?

他在聽信讒言私自暗中潛入京師,準備趁著太子遇難的時候奪嫡爭位!

漢王為了解決朝廷陷入的糧食困境,提前多年佈局讓鄭和帶回來了神種,現在又為了讓朝野認可這神種,不顧身份親自下廚,可太孫朱瞻基在幹什麼呢?

他在拉攏朝臣,他在宣揚造勢,他在一門心思地奪嫡爭位……

這樣一比較起來,太孫朱瞻基與漢王朱高煦,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眼界還是能力,二人根本就沒在一條水平線上。

漢王考慮的是家國天下,太孫一門心思地奪嫡爭位!

不得不承認,楊溥等人此刻的表現,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些,以至於朱棣臉色難看到了極點,甚至遷怒到了太孫朱瞻基的頭上。

永樂皇帝心中對太孫朱瞻基的期待與希望,此刻正在不斷減少。

或許,讓老二坐上這個位置,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正當這個時候,一股股莫名香氣傳來,剛好到了飯點的時候,眾人都有些餓了。

朱棣摸了摸空空的肚子,隨即猛然拍了一下案桌,嚇得群臣臉色一白。

“去催一下,讓漢王動作快一些!”

直到此刻,楊溥等人這才注意到,皇上不知為何發怒了。

回想起自己等人方才的言行,頓時就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楊溥臉色有些發白,心中更是懊惱到了極點。

他本是一個生性謹慎之人,怎會在皇上面前犯下如此低階的錯誤?

回想起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楊溥心中有些黯然。

他這是被漢王給打壓久了,此刻見到漢王“出醜”,覺得出了一口惡氣,所以難免有些得意忘形了。

但是楊溥絲毫沒有想過,漢王這麼做,究竟有什麼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