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

這個事情,倒是可以理解。

畢竟老朱家從太祖高皇帝開始,就一直重視驛站驛路。

所謂驛站,就是為傳遞公文情報、方便往來官吏食宿、提供交通工具的官署,通常設定於全國各地的交通幹道上,由政府派專員管轄。

驛站的設定始於戰國,秦漢時驛站系統趨於完備,大明是驛站制度發展的頂峰,驛站網路覆蓋全國,遍及京師至各省的交通要道。

當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開闢了以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的十條水陸大通道,在各水陸大通道上設定驛站、遞運所、急遞鋪,建成了完備的驛遞系統。

這使得大明帝都南京具備了十分便捷的水陸交通條件,人稱“金陵綰轂兩畿,輻輳四海”。

其實驛路的重要性,胡元澄也能夠理解。

正如太祖高皇帝所說:“驛傳所以傳命而達四方之政,故雖殊方絕域,不可無也。”

要是沒有四通八達的便利驛道,朝廷政令根本都下發不到地方,更別提地方依據朝廷政策佈政了。

但是,重要歸重要,漢王爺現在突然想修路,那就有些離譜了啊!

畢竟驛站經費與郵傳經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光永樂十年這一年,全國驛站所耗銀錢高達三百一十三萬餘兩。

每個驛站的經費一般是按驛站的大小、人員和車馬的多少來供給的,用於驛站物資的補充、驛站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維護、以及驛夫酬勞的支付等。

尤其是某些達官顯貴住宿驛站,還必須要吃好的喝好的,那就更是增加了驛站的開支。

驛站名義上隸屬於六部中的兵部,實際上它的經費主要來源於民間徵收的賦役,也就是說地方官府負責當地的驛站費用。

如此一來,為了維持驛站的正常運轉,地方官員們就不得不多方籌措銀錢,如巧立名目增加稅收,或是直接拖欠驛站的經費不給。

不管地方官員採取哪種方式,要麼苦了底層百姓,要麼苦了驛站衙役。

說白了這驛站驛道就是一個爛攤子,誰接手都會惹一身騷的那種。

漢王殿下現在想要對驛站下手,胡元澄那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所以他沒有猶豫,當即指出了這驛站驛道里隱藏的蠅營狗苟,希冀著漢王殿下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不要參與進去。

朱高煦聽後,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老胡啊,你格局還是沒有開啟,誰跟你說修路是個貼錢的買賣了?”

胡元澄:“???”

啥?

不貼錢?

你蒙鬼呢?

咋滴你能挖到金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