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了?

楊士奇竟然拒絕了?

他怎麼會拒絕,怎麼可能拒絕?

一個是去南洋舊港那等海外蠻夷之地佈政,一個是官復原職入閣輔政執掌中樞,這個選擇是個傻子想必都拎得清楚,但是楊士奇偏偏選擇了前者!

別說金忠愣了,蹇義也蒙了,夏元吉同樣面帶茫然之色。

不過老夏頭隱約知曉內情,短暫錯愕後便有了些許猜測,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楊士奇,出言道:“士奇,你選擇去南洋舊港,可是有什麼隱情?”

面對夏元吉的詢問,哈士奇猶豫片刻,還是點了點頭。

其實這個選擇,對如今的楊士奇而言,根本沒有值得猶豫的地方。

短暫進入內閣輔政,如同以往那般遊走在權力中樞之外,這不是楊士奇想要的位置。

反觀前去南洋舊港佈政,推行漢王朱高煦的南洋計劃,只要事到功成,他楊士奇憑藉這定南洋的開疆拓土之功,完全可以輕鬆重返朝堂進入權力中樞!

而且當今天子是一位胸有溝壑的英明雄主,與太祖高皇帝一樣都是馬上天子,端得是個殺伐果斷、霸道無匹。

只要他在位一天,就不會容許,有人膽敢削弱皇權,重塑相權!

這一點,楊士奇看得很清楚。

與其繼續留在朝廷碌碌無為,等著熬著當今天子駕鶴西去,不如去南洋舊港佈政,立下定南洋之不世奇功,作為自己將來執掌中樞的政治資本!

更何況漢王朱高煦選定了自己去南洋舊港佈政,作為南洋計劃的核心人物,為此還一舉流放了上前人,送給自己做佈政人手,他豈會同意眼前這三老的計劃?

“三位長者,士奇自感德才淺薄,還需要去到地方歷練一番,還請三位長者見諒!”

哈士奇起身向夏元吉三人鄭重一禮,再次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與其進入內閣碌碌無為,不如遠赴南洋開疆拓土,攜不世之奇功重返朝堂執掌中樞,屆時憑藉自身威望與手段,透過內閣重塑相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夏元吉三人聽到這話,頓時面面相覷,良久之後這才苦笑著搖了搖頭。

倒是沒有想到,這楊士奇氣性如此之大,寧可去南洋布政熬資歷,也不願向漢王爺低頭。

沉默了片刻,夏元吉又將今日朝會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敘述了一遍,詢問哈士奇的見解。

當聽到漢王革除袁淳功名時,哈士奇頓時神情一肅,漸漸變了臉色。

漢王有意弘揚新學,這是金幼孜冒著危險竊取到的驚天隱秘,唯有自己與太子爺清楚。

即便是眼前這三位元老巨頭,那也還是被矇在鼓裡!

而今日漢王抓住袁淳沽名賣直的機會,一舉革除掉其功名,就是一次對文官縉紳的試探!

功名是讀書人的命根子,沒了功名,他們也就沒了生活來源,不能再如以往那般安心進學修德,反倒是要為生計發愁。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讀書人有了功名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

漢王朱高煦這是在投石問路,準備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始弘揚新學了啊!

一想到這兒,哈士奇就覺得脊背發涼,心底直冒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