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暖閣。

夏元吉、楊榮等朝堂巨頭迎著妖風接連趕來,都是一進門就坐在了煤爐旁邊。

眾人與朱高煦也算是老相識了,清楚這位監國漢王爺的脾氣秉性,所以沒有拘禮。

夏元吉烤了烤火,主動問道:“漢王殿下匆匆喚臣前來,是有什麼要事嗎?”

一眾大佬也紛紛看了過來,有些不太理解。

自從幼軍組建,這位漢王爺那可是直接撂了挑子,將朝政全部扔給了他們,自己在西山一住就是小半月。

這還是近些日子,他第一次召見眾人議事。

朱高煦搓了搓手,笑道:“等會兒,太子爺馬上到了,這件事兒我把握不住。”

聽了這話,眾人頓時眉頭緊鎖。

漢王這是有大動作啊,竟然把太子爺都請了出來。

他這是想做什麼?

片刻之後,大胖胖急匆匆地走了進來。

太子爺環顧四周,直接走到朱高煦身旁,一屁股將他擠了下去。

“哎哎……這天真是冷啊……不過老二你這蜂窩煤真是好使……真是物美價廉……哎哎…老二人呢?”

朱高煦:“???”

你大爺!

你冷我不冷嗎?

堂堂太子爺,成何體統!

張了張口,朱高煦終究還是沒有罵出聲來,默默地端來一張小板凳,坐在太子爺身邊。

暖閣外寒風凜冽,妖風呼嘯,暖閣內卻是溫暖宜人。

眾人圍攏在煤爐旁邊,等著朱高煦發言。

“老夏頭,我大明現在是怎麼製鹽的?”

製鹽?

難道漢王想革新鹽法?

夏元吉神情凝重地回答道:“鹽的生產由官府直接經營,生產與經銷鹽的收入,佔朝廷財政收入的一半,對保證邊防糧餉、戰馬之需,以及河工、賑災等緊急費用,起著重大的作用。”

“我大明承襲唐宋的灶戶制,命令灶戶繳納本色額鹽,並對餘鹽實行官收,把鹽全部收為國有,使鹽的生產成為官營……”

聽到這兒,朱高煦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明現在生產食鹽,還是靠著煮鹽的法子。

海鹽是在濱海地區以海水灌注鹽田,然後曬乾,或用鐵鍋煎煮海水而成。

池鹽是用鐵鍋煎煮或攤曬從鹽池中撈取的滷水而製成的,又名課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