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一頓怒噴,總算是使得建文回心轉意。

實則朱高煦根本就站不住腳,他這話不過是道德綁架罷了。

徐濱指揮著聶興等靖難遺孤多次刺王殺駕,卻並非是朱允炆授意,甚至他對此毫不知情。

奴兒干都司的三萬靖難遺孤,的確是受建文帝所累,苟活在不毛之地,掙扎求生。

但是,真要說起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不只是建文帝朱允炆,還有永樂帝朱棣。

奈何朱棣成功了,朱允炆敗了,失了江山,失了人心。

朱高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強行將靖難遺孤所受的苦難,全都扣在了建文頭上。

朱允炆面對這種情況,又能怎麼辦?

難道聽了這些話後,他還能無動於衷,躲在廟裡參禪禮佛?

除了回京之外,他別無選擇。

朱高煦笑了笑,同朱棣對視了一眼。

朱棣乃是名傳千古的永樂大帝,氣魄遠非常人。

但涉及到皇權問題,他的心眼卻比誰都小!

畢竟當年雙方打得頭破血流,殊死搏殺,那些恩怨豈會就這麼簡單的放下?

朱棣想要同建文和解,但必須按照他的方式。

建文必須回京,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永遠處在他的監視當中。

被永樂大帝忌憚的人,這世間沒有幾個。

一個是眼前的朱允炆,因為他身份特殊,畢竟做過皇帝。

還有一個,則是現在躲在雞鳴寺裡不問世事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這位朱棣發動靖難的總策劃師,智計若妖的亂世妖僧,同樣為君所忌。

所以姚廣孝很明智地拒絕高官厚祿,只是頂著些許虛銜,老老實實地活在朱棣眼皮子底下,這才是朱允炆應該做的。

朱允炆只要回京,無論是參禪禮佛,還是主持靖難遺孤的善後工作,只有這樣朱棣才會徹底安心。

所以朱高煦需要做的,就是說服朱允炆,老老實實地回京待著。

好在朱允炆畢竟是朱允炆,性子仁厚倒真不是假的,最終還是同意回京,以僧人的身份,而非太上皇。

建文帝朱允炆,寬厚仁慈,愛民如子,他只是將狠辣無情,都留給了自己的親叔叔。

眼見他點頭同意,朱棣一顆心頓時放回了肚子裡。

隨即他看向了孫若薇,戲謔調侃道:“丫頭,那你呢?”

孫若薇聞言一怔,雙眼中充滿了茫然。

她從小就被人教導,一定要殺了狗皇帝為父母報仇雪恨,一定要設法讓靖難遺孤平安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