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戴佛珠的賊
章節報錯
喬琳追問道:“她怎麼說的?”王厚答道:“白衣女子說,‘我可以幫你報仇,也願意追隨你。’青年打小在山村長大,何曾見過這個場面,嚇得丟下一句場面話,轉身逃了。”
喬琳拍手叫好:“白衣女子,做的對,我好喜歡。不過青年,也不算錯。幫主,青年是不是你?白衣女子是誰?”
王厚搖了搖頭:“這個青年不是我,你也見過,他是我大哥朱自平,綠衣女子是我的大嫂李靜兮,而白衣女子是茶馬幫西安分舵的周訬婧周姑娘,她的父親是西安的分舵主,就在‘天綱’號馬船上。”
“朱自平?”喬琳想了一會,叫道,“我想起來了,是不是,武林大會上,先是打敗了,泰桑拳師,然後又打敗,大慈法王。最後和你,並列第一的,那個人?”
王厚翹起大拇指,讚道:“喬琳好聰明!”說罷,眼光狡黠地看著她。喬琳順著他的目光摸了摸了臉,問道:“怎麼了?人家臉上,有什麼?……哦,我知道了,你是說,如果我像,周姑娘那樣,你就會像,你大哥那樣逃走,對不對?”
“喬琳好聰明!”王厚再次翹起大拇指,見她低下頭,不知在想些什麼,連叫兩聲,“喬琳,喬琳。”
喬琳抬起頭,伸手拉住王厚就往外走,口中道:“幫主,人家肚子餓了,好久沒吃海鮮,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吃海鮮。”
古裡氣候比較潮溼,每年的十二月份至次年一月份,是天氣最好的時候,經常晴空萬里,空氣清新;三、五月份是最熱的季節;六、九月份是雨季,經常會突如其來下一場暴雨;十、十一月份則會颳起東北季風,這也是鄭和之所以要在此停靠一個月,然後趁風前往忽魯莫斯的原因。
明史記載:“古裡,西洋大國。西濱大海,南距柯枝國,北距狼奴兒國,東七百里距坎巴國。自柯枝舟行三日可至,自錫蘭山十日可至,諸蕃要會也。”因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當時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而且船隻可以自由停泊在這裡的港口,補充淡水和食物,使得更多的船舶在此停靠,愈發帶動古裡的繁榮。
傍晚時分,自港口沿大路向東,椰樹成林,林間掩映著椰子葉搭建的木屋,孔雀、鷺鷥三五成群,悠閒地踱著步。大樹下,走不到幾步便能看到賣水果的攤點,簡易的木框架起篩子,篩子裡整齊地碼著各種水果。攤點前支著兩根木棍,上面拴著雨布的兩端,雨布的另兩端則系在後面的樹枝上。一處攤點前,一個婦人用中國話問道:“大叔,這果子,多少錢?”
大明永樂時期,除金銀外,永樂所鑄銅錢,即“永樂通寶”以其精湛的鑄工,整齊的外觀成為當時的通用貨幣。鄭和的翻譯官馬歡所著《瀛涯勝覽》記載:“爪哇國通用中國曆代銅錢,舊港國亦使用中國銅錢,錫蘭國尤喜中國銅錢,每將珠寶換易。”
賣水果的老漢伸出兩根手指,婦人從口袋中掏出四枚永樂通寶遞了過去,並從籃子裡挑出兩隻拳頭大小的水果,之後,和身邊的一位中年藍袍人繼續前行。藍袍人和婦人正是王厚和喬琳,為了避免引人注意,王厚特地將白衣換成藍袍,兩人以幫主、長老相稱。
王厚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果子,呈金黃色的橢圓形,上面生著紫色條紋,泛著淡雅的清香,問道:“喬長老,這是什麼水果?”喬琳應道:“我也不知道,上次來,吃過一次,聽說叫人參果。”
“原來這就是人參果?”王厚啃了一口,果肉清爽多汁,有著不同其它水果的風味,點頭道,“嗯,好吃!我看過一本書叫做《大唐西域記》,是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所著,講述他遊歷印度、西域十九年間的所見所聞,其中就提到人參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喬琳扭頭看了他一眼,移開目光,低聲道:“活著不快樂,還要什麼,長生不老?”王厚心裡一顫,岔道:“喬長老,你不是說離這兒不遠,就有一家海鮮館嗎?怎麼還看不到?”喬琳並不答話,走不到數丈,忽然蹦蹦跳跳,拽著王厚向前跑去,口中叫著:“今天真好,我們吃海鮮去!”
路人聽到叫聲,忙側身避開多遠,用困惑不解的眼光看著她,不知這個婦人是發了瘋,還是遇到開心事兒,怎麼像個小女孩兒。
二人走出大概一里多地,在岔路口處轉身向左,沿斜坡向上,再走不遠,就看到一面杏黃色酒旗迎風招展,“是岸”兩個字尤為顯眼。走近後,只見一塊寬敞的場地,三面樹林環繞。場地正中,用毛竹搭著一人多高、二丈見方的臺子,臺子四周擺著很多張桌子,大多坐了人。天黑得很快,場地周圍燃起油燈,照得燈火輝煌。
喬琳說了聲:“到了,這裡就是,‘是岸’海鮮館。”王厚讚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家海鮮館叫做‘是岸’,倒有些意思。”
“本來就在岸邊,當然‘是岸’了。”喬琳拉著王厚繞過臺子,在場地最裡面的一張空桌旁坐下。功夫不大,一個全身白衣白帽的年輕夥計走了過來,用梵語問了一句,王厚沒聽懂,卻聽喬琳道:“清蒸大龍蝦、蒜香多寶魚、蜆子肉拌黃瓜、水晶鮑魚卷,各來一盤,再加兩條鯧魚、兩隻香辣蟹,一瓶葡萄酒……”
年輕夥計應聲而去。王厚詫異地望著喬琳,悄聲問道:“喬長老你能聽懂他說的話?還有,你和煙兒一樣熟悉海鮮,也喜歡吃海鮮?”喬琳展顏笑道:“這些做買賣的,你說中國話,他們能聽懂。我去大明時,路過這裡,停了幾天,來這裡吃過,我聽說柳長老,也是海邊長大,當然熟悉海鮮。”
功夫不大,點的酒菜端了上來,擺了滿滿一桌。王厚看著一隻只大盤子,忍不住感嘆:“喬長老,這菜還真實惠,能吃得完嗎?”“菜很便宜,放開吃。”喬琳抓起大龍蝦,從中撕開,將大半放在王厚碗裡,又倒了一杯白葡萄酒,問道,“幫主,這酒你喝過?”
王厚抿了一口,答道:“我在鹽幫總舵時喝過,聽說是從山西那邊帶過來的,我們唐代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名句,不過我喝的酒,跟這味道好像不同……”
兩人邊吃邊談,忽然響起一陣樂聲,二人循聲望去,直見正中的臺子上,不知何時站上一男一女。男子二十六、七歲的年紀,頭上裹著色彩鮮豔的布巾,身著寬鬆的白色立領長衫,搭配窄腳長褲,側著頭吹起竹笛,樂聲正是他發出;女子年齡相仿,用紗麗裹著上身,露出肚臍,下身是一條及地的滾邊直筒襯裙,隨著音樂曼妙地扭動腰肢。
喬琳邊吃,邊向王厚介紹,原來這是當地的特色,來這裡吃海鮮可以欣賞古裡歌舞,那男的竹笛叫做“班蘇里”,就是一根竹節,取材於當地所產的葦竹,長兩尺左右,聲音低沉空靈之中,卻又細緻入微,彷彿梵音拂過心頭,在這片嘈雜中顯得更加清淨微妙。王厚雖然並不精通音律,卻也覺得甚是好聽。
偏偏這個時候,一聲怒喝打斷了樂聲:“小狗日的,敢偷老子的錢!”場上眾人齊刷刷地看去,離臺子不遠,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手裡抓著一人;又有幾個膀大腰圓站起來,其中一人喝問:“老二,丟了多少錢?”
王厚對這幾個人並不陌生,正是梅氏六兄弟,當初才到長樂,就因為住宿和他們鬧得不愉快,事情擺平後,他們反而對自己感激不盡,稱自己為“大好人”;船隊離開長樂不久,他們就和寶船上的舊屬,因為待遇不一樣鬧情緒,也是自己和唐敬出面化解了矛盾,後來還去他們船上喝過酒。因為人多,也沒有注意到他們也在這裡,看這架勢他們遇上了小賊。
被抓的小賊是個瘦伶伶的孩子,不過十四五歲,口中不知叫嚷著什麼,極力想掙脫梅老二的掌握。老二右手抓住他,左手舉起錢袋,粗聲應道:“大哥,沒讓他得手,幸虧我夠機靈。”
老大擺擺手:“沒得手就算了,放他走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二鬆開手,口中罵道:“小狗日的,還不快滾!”小賊惡狠狠地瞪了老二一眼,弓著身很快消失不見。老二還要再罵,卻聽老大叱道:“好了!我們也吃得差不多了,結賬走罷!”六人走後,場上很快恢復如常,樂聲重新響起。
王厚見那邊事情已了,也就裝作沒看到他們,本來二人易容出來,就是不想招惹麻煩。喬琳卻低聲道:“那幾個人,是船隊的?看來他們,遇上了麻煩。”王厚一愕,靜待她說出下文,喬琳的一番話卻令王厚生出擔憂。原來,古裡國人分為五等:回回、南昆、哲地、革令、木瓜,回回人最為尊貴,而木瓜人最為卑賤。
剛才被抓的小賊,手腕上露出一串佛珠,本來古裡是佛國,腕上戴著佛珠並不稀奇,況且那串腕珠黑不溜秋,毫不惹眼。但是喬琳公主眼尖,一眼認出那是沉香所制,也就是說那串烏黑的佛珠比黃金佛珠還要貴出十倍!別說是賊,就是一般人,也戴不起這樣的腕珠!由此推斷,剛才的小孩子並非真正的賊,他來偷錢,必然另有原因!
最新全本:、、、、、、、、、、